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答记者问观后感

10.03.2015  13:49
3月9日上午,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茅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专场记者招待会,就商事制度改革等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大家一同全程观看了新华网直播。作为工商人,我们有幸成为政策执行者之一,也见证了改革带来的便民利民成效,感触颇深,心情也甚是激动。 对于改革措施和成效张局长娓娓道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缴制改认缴制,“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年检改为年报公示,巡查改为抽查等措施所带来的改革红利已经开始释放,就高新开发区而言,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企业总体增量明显,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私营企业增长迅速,小微企业数量攀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色行业稳中有进; “先照后证”有效实施,市场准入环境不断优化;积极推行网上登记,电子执照有序发放;企业年报工作全面展开,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问到,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一年了,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商事主体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但是市场主体大量涌入可能影响到市场秩序,工商部门有哪些应对措施。在执行改革措施过程中,的确面临困难和挑战,有阶段性的也有趋势性的,有共性也有特性。对此,我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讨,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家感到:一是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需要工商干部吃透政策精神、把握改革精髓、认真执行改革措施;需要其他部门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抓共管、协同共治;需要群众和经营者了解改革内容和要求,理解和支持改革,使他们在欢迎“宽进”的同时接受“严管”的现实,依法依规经营、诚信良心经营。分局将从开发区实际出发,深入走访调研,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平台、集中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广度、深度,为改革的推进创造条件。二是全面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行网上登记,建立电子执照制度,努力实现以电子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和网上公示,全面促进交易信息化和便利化。落实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真正实行“一口受理、一表填报、并联审批、统一发证”,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三是持续推进工商服务效能最大化。推行重大项目直通车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确保重大项目启动及时。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开展这类企业跟踪分析,从规模、行业、经营情况等方面多维度分析现状,持续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和职能服务,加大对高新开发区特色产业培育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在注册登记、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商标培育、合同指导等方面给予帮扶,促进这类企业成长壮大。四是构建联动监管、协同共治的监管模式。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涉及部门众多,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厘清部门监管职责,强化责任追究,打造部门分工明确、精诚合作、运转规范顺畅的监管体制,避免多头执法、交叉执法、越位错位执法状况。就高新开发区而言,可以由管委会牵头,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监管”原则,科学制定权责清晰的方案,整合登记部门、审批部门、行业监管部门间的监管资源,发挥综合监管、联动监管作用,运用信息化载体,实时公开监管状态,共享信息资源,实现各部门监管无缝对接。五是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设和运用,运用信用信息管理建立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机制。扎实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全面实施“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录”制度,做好信息公示和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发动,使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深入人心,成为政府、企业、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信用监管落到实处。同时将企业信用与商标申报、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信用贷款、招投标、各类荣誉认定相挂钩,进一步增大企业失信成本,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严管局面。六是加大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积极推进社会共治,强化和规范行业协会商会建设,促进行业自律,使企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进一步拓展社会公众对市场监管的参与度,鼓励广大消费者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努力构建“政府负责、部门协同、行业规范、公众参与”的市场监管新格局。(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