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2家平台入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江苏12家平台入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高品质服务平台助力“专精特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1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292个上榜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其中,江苏12家上榜,数量居全国各省份首位。这些平台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护航“专精特新”我省又出台了哪些政策举措?成效如何?
在工信部发布的名单中记者看到,此次江苏上榜的12家示范平台,分别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创业、培训、融资,以及技术等综合性服务。不少平台同时具备多项服务功能,并示范带动全省服务机构蓬勃发展。当前,江苏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近400家、处于有效期内的国家级示范平台达30家。
在细分领域,专业生产、自主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标志性底色,也是中小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共性“关卡”。今年6月,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为常州凯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并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低成本、零缺陷、持续改进的创新模式。不久前,企业成功突破“轧制百米铁轨”的关键技术,生产的铁轨硬度强、耐磨性高,还能同时轧制5种不同轨道,一次成型。“我们为企业梳理了20多个技术需求,分配给不同技术团队来解决,助力这家企业于今年成功申报国家级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次上榜的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分享了服务案例。
为给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今年,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还为128家常州中小企业做了知识产权概要分析。立足于企业自身,对企业产权市场概况、企业专利申请概况、企业专利技术分类与构成等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对标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为企业提出专业的建议,为企业创新精准发力提供信息参考。
中小企业的不断成长,不仅在于自身专注修炼内功,还离不开园区的政策引导。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此次成功跻身“国家级”平台。“聚焦智能化改造及数字化转型,园区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杜丰介绍,今年园区辅导100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专精特新”产品,并推出“专精特新腾跃计划”,为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性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扫清障碍、解决实际问题。
助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坚定转型发展信心,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将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分类培育和赋能。“通过特色主题活动、专业培训课程、一对一咨询诊断等服务,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杜丰介绍,中心还将加大对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政策及服务保障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地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多元’和‘平台’误区,聚焦主业,找准路径,形成‘专精特新’意识,不断转型提升,做出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的关键决策,是当前示范平台服务的重点方向,也是引导当下众多中小企业解决共性问题的重要环节。”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示范平台能为更多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也为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坚定信心。
为推动企业创新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加速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还在全省范围内对50家中小企业开展了巡诊活动。优先选择了节能环保、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行业开展巡诊,从巡诊需求看,精益制造、人力资源、财税三个方向需求较多。针对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共性需求,中心建设了由88家机构和265名专家组成的服务机构库和企业管理专家库,梳理出企业巡诊问题清单:企业管控能力薄弱、绩效考核失真、资源积压浪费、生产效能不均衡、生产线布局不合理、人才储备不足等现象较为普遍,企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结合访谈及现场调研情况,专家组从宏观战略与微观可执行方面给出改善建议、解决方案与可操作方法,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将继续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支撑,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省工信厅服务体系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群体,为其提供多样化、精准化服务,助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王梦然)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