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唯一“迷你型”鎏金喇嘛塔亮相

26.12.2015  10:46

  南博展了两年的“镇馆之宝”转心瓶换了

  鎏金喇嘛塔。

  

  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个特别的展厅叫“国宝厅”,就在特展馆的一楼。别的展厅都是琳琅满目,只有这里,偌大一个展厅就一件文物,自从南京博物院2013年11月重新开馆以来,国宝厅里一直摆放的是一件“南迁文物”中的清宫旧藏——乾隆蓝釉描金粉彩《清高宗行围图》转心瓶。而昨天记者发现,国宝换了!经询问工作人员记者得知,就是这两三天刚刚换掉了。

  先来温习一下,转心瓶是一件什么样的宝贝?工匠们用粉彩描绘了漏窗式景障、秋郊山景,并用象牙雕出了行围图上的人物,逼真再现了乾隆行围时的盛大场面。而转心瓶夹层上的12个牙雕人物居然还可以活动,如果用手拨弄人物,他们会在摆锤的作用下叩头、作揖。市场上的转心瓶都是几亿人民币的天价。

  要拿什么样的文物来换掉转心瓶呢?记者昨天看到,在展厅正中间的,同样是一件通体闪耀的文物——上世纪50年代,南博在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出土的鎏金藏式佛塔。这是明代佛教工艺绝品,国内出土唯一一件“迷你型”鎏金喇嘛塔。

  从今年10月开始,牛首山佛顶宫成为公众焦点,佛顶骨舍利被迎请到这里,供信众瞻礼。据介绍,牛首山地处南京南部,东晋以此山为建康城“天阙”,弘觉寺则为牛首山大刹,梁天监年间建寺于山上,唐贞观年间,法融讲礼于此,创立牛首禅。南唐时改名为弘觉寺。后来名字又经历了几次改变,明朝时曾经重修,又改成了弘觉寺。但在清代时寺院主体毁于大火,逐渐荒废。

  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时,几个年轻人在牛首山游玩时,在弘觉寺舍利塔遗址上发现该塔地宫,南京博物院闻讯后立即组织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佛教文物,而其中尤以这件小型鎏金藏式佛塔最为珍贵。

  记者看到,这个鎏金喇嘛塔非常精美,在喇嘛塔的四周还有兽角佛像、瓷罐、玉瓶等。塔身有四个壶门,内有释迦、韦陀佛像,上施有相轮、十三天、宝盖、宝珠等。塔内须弥座上布置有一组佛像,须弥座内藏有珍珠、宝石、水晶、玛瑙、玉石、骨灰等物。整个鎏金塔安放在一个红色砂岩雕成的须弥山形基座上,四面雕刻胡人献宝、双狮戏球、双鹿嬉戏、蛟龙穿浪图案。塔座下枋刻:“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背面是“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 。

  曾经有一种说法,说弘觉寺地宫是郑和的归葬地,李福善就是郑和,鎏金喇嘛塔内藏着的牙齿、骨灰,极有可能属于郑和。不过记者也了解到,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公认。南京的郑和研究专家受访时曾表示,经过考证,铭文中的“李福善”其实是与郑和同时期的御用监太监李童,两人是好友,曾长期共事。所以鎏金喇嘛塔是李童捐赠的,但骨灰到底是谁的,还未确定。记者还了解到,南博共有18件镇馆之宝。记者仲敏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