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中国之最龙虬庄遗址公园盼开建
出土鬼斧神工的角斧,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原始文字,省人大代表带来议案——
▲薛元金
在这次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扬州高邮菱塘回族乡乡长薛元金带来的议案是《关于给予龙虬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补助资金的建议》,引起了文化保护专家的关注。据介绍,1993年起,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院、高邮文管会先后4次对高邮的龙虬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龙虬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距今7000-5000年。当年,龙虬庄遗址的发现就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纳入首批八个“江苏大遗址名录”。 龙虬庄遗址发现了很多中国之最 薛元金在议案中介绍了龙虬庄遗址的价值。其遗址位于高邮古城东郊,离京沪高速高邮出口处2公里。龙虬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距今7000-5000年。遗址核心区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为江淮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也是江淮地区的中心遗址。自1993年起,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院、高邮文管会先后4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新石器时代的居住遗址4处,灰坑34个,墓葬402座,出土了加工精美的陶器、玉石器、骨角器等各类文化遗物2000余件。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发现了4000多粒7000-5000年之间的碳化稻米,且鉴定为人工栽培稻,其数量之多、颗粒之完整为全国罕见。 在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陶器、骨角器,特别是角斧,不仅制作精良,而且使用时也完全符合力学原理,可谓鬼斧神工。同时出土的碳化稻谷,经鉴定为人工栽培稻,品种接近现代粳稻。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及距今6000年前后水稻栽培区的范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日本金泽大学教授中村慎一感叹:“龙虬庄的古代稻作是我国弥生文化的母亲”,成为我国稻作农业向韩国、日本东传的原点。 原始文字的出现,是龙虬庄遗址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残缺陶片上,刻有4个原始文字,与其对应刻有4个图形符号,中国古文学家周晓著就说,这肯定是文字且为完整文句,该陶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该陶文拓片已收入《中国上古书法史》。这一发现可以证明中国文字的起源可能在东方,为古代东夷人对华夏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龙虬庄遗址还发现了太多的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如: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骨箸——筷子;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利用陶器上的附件来规范手的行为,而且无一例外利右手而限制左手;龙虬庄遗址是我国“尚右”礼仪的发源地。 遗址规划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薛元金称,历时4年的“龙虬庄遗址的考古发掘”,引起了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丰富的遗存、大量的文物,令人惊叹。1997年9月,由省文化厅、高邮市人民政府举办了“高邮龙虬庄遗址暨江淮地区古文化研讨会”,30多位中外知名专家一致认为:龙虬庄遗址是江淮地区史前文化的典型代表,文化面貌独特、文化内涵深厚、文化遗物丰富,可作为中国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地,被命名为“龙虬庄文化”。 目前,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龙虬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时省政府也已批复。利用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为此,高邮市委、市政府规划打造龙虬庄考古遗址公园,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目前,国家文物局已批复同意龙虬庄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方案的立项报告。因此,薛元金在这份议案中称,龙虬庄遗址对于发掘江苏的文化底蕴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资金较大,因此恳请省委、省政府给予龙虬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补助资金。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仲敏 省人大代表陶琪—— 农家书屋形同虚设文化也需精准扶贫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文联副主席、越剧名家陶琪本次带来的是《关于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做好文化惠民助力全面小康的建议》。她告诉记者,“物质经济上的扶贫,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难以解决长远性、根本性问题。推动扶贫开发,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教育培训上和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子’。” 陶琪提出,在目前的文化扶贫中,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不能发挥现有设施的实际效用,“有的村建立农家书屋不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而是把它作为装点门面的‘摆设’,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道具’。里面的书也并不适合农民阅读。并且疏于管理,损坏严重,农家书屋缺乏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书籍被损毁,只好关门了之。同样,文化体育资源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篮球场成了停车场、健身器材成了晾衣架、文化活动室大门紧闭等等。文体设施的闲置或移作他用,造成群众文化生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可以看到,各种文体设施配备齐全,并不意味着帮扶已经到位。” 因此陶琪建议,要对基层现有的文化设施进行一定幅度的置换调整,盘活现有资源,激发活力,以人为本。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仲敏
原标题: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