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扶困难群众?南京政府部门回应民生
今年元旦和春节,南京市将拿出2亿元资金,用于帮扶50万困难群众;农村医疗保险“新农合”今年6月将与城镇居民医保进行数据库平台并轨;为杜绝“僵尸肉”,安监部门将在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建立“农残检测实验室”……今天政协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办的“坚持共享发展”专题议政会上,政府相关部门一一回应了委员提出的民生实事。
二孩政策放开,增加儿科医生人员
政协委员李晓霞:二孩放开了,各方面是否做好准备?如让社会组织介入照料,减少家庭压力,社保部门对孕产女职工的待遇优惠等。
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在全市15家医疗机构增加了孕前门诊,尤其对于第一胎是剖腹产、高龄孕妇增加了体检和保健项目。眼下紧随而来的困难是儿科医生急缺,有的儿科专家一天要看七八百个号,一般儿科专家要看200个号,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为此,今年起,卫生部门将注重儿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对他们的职称评定,鼓励年轻大学生加入。
年内拿出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方案
政协委员黄心丹:追求健康向往幸福是每一个市民的需求,目前在农村中普遍实施的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与城市居民的医保基金保障水平还有不小差距,什么时候能让城市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村?
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南京市居民医保政策自2007年实施,缓解了很多没有单位的人员、学生和老人的医疗压力。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是国务院到省市的要求,更是群众的迫切。今年已经实现11个区职工医保市级统筹,高淳溧水“同城同待”。目前“新农合”与居民医保用药目录范围还有不少差距,在今年6月底前人社部门与卫生部门将对数据平台完成梳理,今年底前拿出并轨的方案。
医疗救助二次报销上不封顶
政协委员何春兰:社会救助一直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未成年人到五保老人,今年的民生救助政策标准有没有提高和完善?
南京市民政局发言人:今年春节,市财政和市慈善及社会各界,已经筹集了两亿元,用于帮扶共计50万贫困人群;去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为600多万户籍居民购买了自然灾害和人生财产两个保险,很多居民还不知道,这两险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市民政局新近成立了一个部门,叫“未成年人保护管理办公室”,也是全国首家在民政部门挂牌的部门,同时几年前在市救助站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社会救助从以前的应救必救转向及时救助,对困境人群也从一般性帮扶到针对性帮扶。针对低保、低保边缘户的低保金标准,今年将依据“上年度居民平均收入标准”,提高到750元以上,继续领先全省。目前南京市低保标准700元/月,位居上海和苏州之后,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今年初修订的《南京市医疗救助办法》中提出,将针对14.3万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二次报销标准从现在的7万元最高限制,放宽到不设限制,上不封顶。
解决卤制品蔬菜等食品源头问题
政协委员韩旗:去年一些网友发送的关于“僵尸肉”进入餐桌的消息,让市民对食品安全感到十分恐慌。司法部门如何提高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
市安监局和市法院负责人:今年安监部门将在全市农贸市场和大型生活超市设置“农残检测实验室”,将主要追溯卤制品、酒类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及有毒有害添加成分,结果也向市民公布。 2015年安监部门招募食品安全检测的监管志愿者,被测查的市民80%愿意参加监督,今年将组建这支队伍。2015年南京市涉及到“食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案件达130件216人,均移送司法机关,并针对其中情结严重者,设置其重返食品行业的年限,提高违法成本。“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近几年每年翻番,是时候进行重拳打击了。”
2020年名校90%“覆盖”全市
政协委员成伯清:名校综合征导致家长择校根本停不下来,如何运用行政和市场的方式,引导市民家长为孩子家门口入学?
市教育局发言人:这些年名校在城际之间差别缩小。这些年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政府办好一批学校进行推广,现在应该让社会资源介入,办更多的民办学校。在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方面,教育部门将从6方面入手:含硬件软件在内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在新开发区和保障房片区合理布局;2020年名校覆盖全市90%范围;面向全市高中推进50%招生计划;骨干教师想全市流动机制;建立名师网上工作室和大课堂。确保学生就近入学率达到90%以上。
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以安介绍,南京连续7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但民生工作一直是政府工作中的短板,主要反映在公共资源配置与社会服务的矛盾。这几年,政府工作注重民生,不惜“砍掉”几个项目来换取市民“最后一米”的民生工程,突出家门口的福利。他透露,今年南京市用于民生福祉的公共财政预算已经达到24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