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1+8+N”园区发展模式引领示范区建设

15.04.2015  12:35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全面推进“亩产吨粮市”建设,坚持产业园区作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着力点,以城北现代农业走廊为核心,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龙头,37个市级以上和若干个规模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骨干,构建“1+8+N”的园区发展体系,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2014年,园区用占全市15%的耕地面积,实现农业产值90多亿元,创造全市26%的农业产值。
        一、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一是市级设计,分级规划。市级进行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城北现代农业走廊建设规划,市(区)在总体规划下负责各自区域内园区发展规划和城北现代农业走廊分区规划,各园区负责具体园区建设规划。高起点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园区由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省内或者国内知名的院校、院所进行规划;其它园区分别由市级以上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超前谋划和高起点规划,使得全市园区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以点连线、串点成面,“1+8+N”园区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二是围绕特色,提升产业。明确各园区定位、主要功能和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因园施策。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建设各类园区,突破过去园区就是“大棚”的概念,在继续做好综合类园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粮食产业园区、蔬菜园艺园区、农牧结合园区、健康水产园区。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全市规模以上园区达到90个,总面积111万亩,建成区面积71.97万亩。三是整合资源,打造高地。整合泰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海陵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三个省级园区,以及国家5A级溱湖湿地公园、海陵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资源优势,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规划建设城北现代农业走廊,打造泰州现代农业“百里长廊”,重点发展“三区五园、八大产业、二十个基地”,建设50个现代农业项目,计划通过3-5年努力,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二、坚持政策引导,多元投入。一是政府强势推进。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园区建设目标,到2016年,兴化、泰兴、靖江、姜堰建成2个以上2-5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海陵、高港各建成1个以上1-2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乡镇各建成1个5000亩以上的特色园区。市政府出台《泰州市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与管理办法》,连续两年开展市级园区认定工作。开展规模以上园区动态监测工作,将省、市级园区建设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二是财政持续投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发挥叠加效应,农业综合开发、高效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等各类专项财政支农资金向园区倾斜。2014年,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补助资金近3.6亿元,市、县两级财政累计安排扶持资金3.1亿元。出台积极的招商引资、农业保险、土地流转、信贷支持以及社会化服务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认定的省、市级以上园区,市及市(区)财政以项目形式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三是引导主体投入。大力引进境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入园投资;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支持科技人员、大学生等新型“农民”入园区创业。中粮集团苏三零面粉、天津聚龙集团靖江龙威粮油、广西参皇等一批大型农业企业落户园区。截止目前,全市共有3794个生产经营主体入园创业,累计投入资金116.4亿元。
        三、坚持要素驱动,提质增效。一是加强物质装备。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加大电网、路网、水网、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9.77亿元,园区高标准农田比重达92%。积极推广智能温室、钢架大棚、“两网一灌”等农业生产设施,配套完善畜禽排泄物、养殖污水及农作物废弃物处理等设施设备,园区设施化水平达到86%。优化农机配备结构,支持粮食烘干设备、农机库等设施建设。注重农机和农艺、农机和加工相结合,提高园区农业生产和加工重点环节机械化水平,园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1%。二是加强集约发展。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健全土地流转价格正常增长机制,规范推进土地集约化。引导和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尤其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入园建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截止目前,入园的3794个生产经营主体,单个主体平均经营面积176亩。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集成。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依靠科研院校和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单位,依托园区农技部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农业物联网等智慧农业首先在园区得到应用。全市有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同时是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省级泰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今年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四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方向,以植保、农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重点,加快由技术指导向农资供应、统防统治等领域延伸,园区基本建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种苗供应、代管代收、农资经营、融资担保、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产品营销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
        四、坚持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一是科技引领。加快园区培训教育、商务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园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向周边推广,及时将产供销信息传递到农户。目前,规模以上园区已累计推广新品种131.6万亩,新技术108.2万亩,辐射面积达到161万亩次。二是品牌引领。注册园区农产品公用品牌,与周边农户联合,集中优势打品牌闯市场。省级姜堰园区依托“全球环境五百佳”河横村注册“河横”品牌,带动周边1000多个农户生产有机大米、绿壳鸡蛋等农畜产品,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三是产业引领。园区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催生了一批专业镇、村和基地,订单合作、抱团取暖,推动产业做大做强。省级兴化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红膏大闸蟹公司,近年来快速发展,同时也引领该市河蟹养殖,兴化市成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四是融合发展。园区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直接带动了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休闲等产业的跟进,种养业的“接二连三”,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2014年,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服务周边农户25.33万户,带动区域内农民人均年增收2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