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发展20年 “区域一体化”普惠民生福祉

25.10.2014  19:02

中国江苏网10月25日讯 钱袋子鼓了,腰杆子直了,精气神好了,这是居民对美好生活最朴实的渴望。20年来,园区始终以“”字当头,在推进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建设中,坚持发展成果共享,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样本聚焦】

一位动迁农民的“进城账本

62岁的园区老居民叶白男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作为最早一批动迁户,老叶从农民变成了市民,生活节节高。

原来住在北港村,就是现在的水坊路一带,家里连个卫生间都没有,喝口水要从井里打,那时真是羡慕城里人,打开龙头就有水,出门就是大马路,”老叶回忆,“2002年,园区开始动迁,我当时兴奋得不得了,第一个在动迁协议上签字,经过2年过渡期,2004年拿到了金益一村的房子,我这个老农民终于洗脚进城了。”虽然一下子丢掉了几亩口粮田,可是作为失地农民,他和老伴每月都能拿到300元的补贴,“由于一次性补交了养老保险,现在我和老伴每个月加起来有1746元养老金,正常开销绰绰有余。”老叶说,去年动了一次大手术,医疗费用3万多元,大病医疗保险让我少出了2万元。

这几年,依仗园区厚实的产业基础,老叶和儿子还办起了工厂,专门为园区一家外资半导体企业生产配套模具,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最近,他还准备拿出钱来,参加园区的“富民计划”,这是针对失地农民的园区政府惠民工程,每户认购3万元,年收益稳定到10%至11%,“这个收益比存银行、买理财产品要划算多了。

最近,老叶所住的小区39幢房子全部完成改造,外立面粉刷一新,雨污管分流,马路见黑,绿化改造,焕然一新。“小区大门24小时有人值班,每2小时巡逻一次,治安更好了。”老叶说,政府在动迁小区的周边也精心规划,“像金益一村,南门是医院、北门是菜场、东门是学校、西门是街道,生活十分便利。

【纵深透视】

一个“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样本

园区社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园区范围内原来的132个行政村、813个自然村庄已全部撤村建居,累计建成社区49个,这些社区居住了约50万人,其中本地居民约20万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集中安置如此大规模的失地农民,并使他们融入城市,对任何一个政府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因如此,园区坚持区镇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和水平,使动迁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了均等、同质、优质的公共服务,力争再过5年左右,实现街道和中新合作区在各领域的无缝对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园区称之为“中国城镇化难以超越的成功样本”,在园区,“以人为本”被诠释得最为生动。园区政府为使动迁农民失地之后不失财,为失地农民构筑了五道普惠的收入保障线,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一是较好的就业环境确保并提升了动迁居民工资性收入; 二是政策资金扶持推动居民自主创业致富,带来了动迁居民的经营性收入; 三是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增加了动迁农民股红分配收入和投资性收入; 四是城市化发展带来了资产(房产)性经济收入;五是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增加了居民的转移性收入。

数据显示,园区动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994年的3025元升至2013年30900元,近2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倍,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5%,园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3:1。

在园区,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均等可及,覆盖面和质量持续提升,形成了优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分享机制,实现了公共服务成果共享的局面。新建了一批学校、医院、保障房等民生工程,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了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提高了居民群众的归宿感、满意度。针对动迁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广大农民从职业、居住、户籍,到生活方式等全面融入城市。

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已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全面并轨,动迁居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最低生活保障,历年被征地动迁居民中的劳动年龄段内人员100%纳入社保体系,参保后的被征地动迁居民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每月达到768元。

【专家冀望】

提升技能亲身参与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议,苏州工业园区要在确立区域一体化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的一体化区域发展格局、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经济发展格局、共享区域发展成果的一体化社会发展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一体化生态发展格局,真正做到体系一样、标准一样,形态一致、内涵一致,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唯有如此,农民融入城市才会成为永续,居民才能共享发展成果。

专家认为,推进动迁农民融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它牵涉的关隘方方面面。就业转换、富民增收、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并轨、生活方式转变、精神文明提升等一系列推进农民融城的必不可少的要素,都需要各种资源的到位的配置,否则,农民融城只能是一句空话。

新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公共政策问题专家顾清扬表示,分享发展成果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以财政转移和补贴为特征的公共产品提供和福利补贴,另一个是为民众特别是劳动者提供持续的就业和生产力提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有机会亲身参与发展并由此分享发展的成果。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苏州工业园区长期发展来看,后者更应该加强。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