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以四项举措推进四个领域审计全覆盖
去年以来,南京市审计局通过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优化审计资源配置、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等四项举措,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与时俱进服务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争取党委政府支持
地方审计机关要实现审钱、审人、审政策全覆盖,关键是要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审计监督氛围。该局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全覆盖审计工作思路和目标,积极争取本级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全市审计机关对政府性资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现审计全覆盖;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审计部门,听取审计全覆盖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等问题。在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上,市长缪瑞林动员部署审计全覆盖工作。南京市先后出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全覆盖实施意见》和《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审计全覆盖的扎实推进提供政策保障。
建全完善制度体系
在全覆盖的新常态下,该局对审计业务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围绕全覆盖管理模式,深入研究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全覆盖,完成了《南京市政府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条例》的起草、征求意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等全过程的准备工作,经江苏省人大批准,2015年1月1日《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围绕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全覆盖,建立了《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实施办法》;通过审计建议权的行使,推动市财政出台《南京市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估办法》,为财政提质增效提供制度保障。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指出,“市审计局不仅审得好,完善制度效果也很好。”围绕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将离任审计、任中审计和离任事项交接三种方式科学组合,制定了《南京市部门和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职经济责任告知暂行办法》、《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管理暂行办法》和《南京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议和整改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优化审计资源配置
该局认真分析查找影响全覆盖落实的薄弱环节,通过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全覆盖工作效能。一是整合项目资源。利用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两大平台,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的统筹整合力度。在计划安排上统筹协调,在审计内容上相互呼应,在实施时间上前后衔接,审计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二是整合数据资源。建立并完善财政、社保、投资、企业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加强对审计数据的深度分析和综合利用,积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和方法。三是整合处室资源。根据局总体工作部署,在安排局重点项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打破处室职能分工,加强不同专业间的融合,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审计项目质量和成效明显提升。四是整合区局资源。加强对区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打破地域限制,灵活运用“上审下”、“交叉审”、统一编组等行之有效的组织方式,实现联动发展,形成全市审计系统整体合力。五是整合内外部资源。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协同监督作用。通过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政府审计和购买社会中介服务的方式,缓解审计力量不足和能力不足的矛盾,同时积极获取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使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前瞻性明显增强。
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
该局以“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为目标,以数据归集和数据分析为关键环节,构建了数字化审计平台,并利用这一平台积极探索“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首次实现对全市104家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全覆盖。首先,加大多行业、多部门数据的分类归集。通过财政数据与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的纵向关联,实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从财政预算编制、资金下达到预算单位的实际执行、从数据源头到末端的纵向贯通;通过财政数据与市编办、市机关管理局人员、车辆等数据的横向关联,实现多个部门间的数据资源整合和多维度挖掘。第二,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分析,切实提高数字化审计水平,实现审计监督由离散审计向连续审计过渡、由局部审计向整体审计过渡、由部分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过渡。第三,构建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将部门、国企等全部审计对象纳入监管范围。 针对不同层级的审计对象,探索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经济性质、财务指标等方面构建实时监控系统,当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预警,及时派出审计人员进行现场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常态化和动态化。
实现四个领域审计全覆盖
该局以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公共资源配置最优化为目标,持续推进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审计等四个领域的审计监督全覆盖。重点是围绕预算管理、税收征管、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等财政改革目标,对财政资金和公共资金做到全面覆盖、全程监督。一是实现四本预算审计全覆盖。通过对四本预算的审计,摸清市本级四本预算编报和管理情况,推进全市全口径预算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二是实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依托财政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对104个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强化对重点科目合规性审查,确保审计取得的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在数据集中分析的基础上加强追踪核查力度;三是实现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全覆盖。按照3-5年轮审一遍的资金量,聚焦重点,每年在五大类专项资金中选择2-3个专项全面审计,并选择1-2个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围绕提升政府投资绩效,在政府投资审计领域落实全覆盖。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审计、分步实施”的思路,以年度投资审计计划为笼头,全面审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四是围绕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域落实全覆盖。通过离任审计、任中审计和离任交接监督制度三种方式,掌握主动权,增强主动性。围绕摸家底、促管理、保发展,在国有企业审计领域落实全覆盖。按照5年轮审一遍的计划,已对全市政府投资平台、产业集团基本轮审一遍。(任慧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