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解忧四大顾虑才能让民间资本投资有门
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要更大力度推动解决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减少和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等方面收费。引导商业银行多措并举满足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助力民间投资,防止对一些信誉好、有市场的企业惜贷压贷抽贷。
近年来,我市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响应“必须进一步放宽准入,让民间资本投资有门”要求,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以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然而与政府积极推行鼓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的满腔热情相比,社会资本却表现较为迟疑,主要是源于四大顾虑:
一是经济与社会效益难平衡。 民间投资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一两年,受政策驱动,PPP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截至2017年1月底, 常州市共有33个项目入选省级PPP项目库,总投资499.3亿元。其中,试点项目9个,总投资108.55亿元。然而,实际项目落地率却并不高,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诸如自来水、污水处理、道路修建等项目,对应的都是公共产品,其价格不可能完全实现市场化,往往投资大、收益低、回报周期长,一般一个项目的时间至少为10年,最长可达40-50年,利润率仅5%左右,这也是一些社会资本对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比如常溧高速等4个试点项目和金坛区G233金坛中段及长荡湖大道项目等11个入库项目,就是因投资大、收益低、回报周期长不适合采用PPP模式,已退出省PPP项目库。余下18个项目中,总投资316.3亿元,已有天宁老年服务中心、金坛供水及管网改造、金坛经开区保障房等8个项目落地,总投资119.2亿元,其中引进社会资本101.52亿元,占其投资额比重为85.17%。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如何增加项目吸引力,保障社会资本的收益,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是能否吸引社会资本的关键。
二是对项目的掌控能力和降低风险问题。 如果推出的项目由政府资本占主体,社会资本作为补充,则对项目运营基本没有发言权,存在决策效率和管理效率的问题,因此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融资难融资贵,金融生态不利于社会资本投入实业。 当前的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主要从两个方面制约社会资本投入实体。如果投入项目的社会资本是自有资金,则投入的资本要求预期报酬率高于或等于民间借贷利率;如果是借入资金,则项目的预期报酬率还要高于民间借贷利率几个点,如此一来项目的预期报酬率至少要在15%以上,在当前经济下行环境下,符合投资回报条件的项目凤毛麟角。
四是准入门槛或隐形壁垒高,制度性成本成梗阻。 尽管简政放权和法制建设一直在完善,但还没有达到让社会资本安心进入的程度。实施过程中“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现象时有发生,即以行政法规提高准入门槛或者制造隐性壁垒,将一些有意愿、有能力参与项目的民间投资挡在大门之外。社会资本投资方担忧,一旦投入实体,如果政府乱干预、乱收费等问题不解决,合作将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