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04.12.2018  08:00
“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 新华报业网
“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 新华报业网
“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 新华报业网
“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 新华报业网
“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 新华报业网
“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 新华报业网
“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 新华报业网
“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 新华报业网
“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 新华报业网
“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 新华报业网
“数”说四十年②丨 协调:我家的山核桃熟了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pic.xhby.net

  

  在苏晥两省交界处,有个土地贫瘠、缺水少粮的“穷窝窝”——西南岗,这里曾是江苏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伤心地”。80%土地是砂浆土,留不住水,种不了水稻,从上世纪70年代起,桑树、茶树、桃树都种遍了,就是没有带来真金白银。

  破局的是“山核桃”,这个原产于美国的“洋果子”不仅拔掉了西南岗的“穷根”,还连带着整个地区变得洋气起来。

   今天,我们聚焦“协调 ,重温西南岗的脱贫之路, 感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宏大誓愿背后的努力。

   挂果第一年,赚的钱赶上打工两三年的收入

   泗洪县峰山乡村民张新干 :我老婆以前在浙江冷库厂包装海鲜,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四百块钱,每天要走三四十里的路去上班,平均每天工作10到12个小时。那个时候,家里老人要治病,小孩子要上学,经济比较困难。好在碧根果(山核桃)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家算种得比较早,2009年种了一百多棵,秋天挂果的时候卖了6000多块钱,赶上我们以前打工两三年的收入,现在我们挣钱比较容易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了。

   山核桃让我们找到发展新方向

   泗洪县峰山乡宋庄村原党支部书记宋体柱 :2005年我们乡免费发放5000棵树苗,由于碧根果(山核桃)已经取得成果了,像我们这一个村,大多数老百姓认为碧根果(山核桃)的效益非常好,有不少人都跟着一起发展。比如说这棵树,今年结果20多斤,目前价格30元到50元一斤,就按30元算的话,这棵树能卖七八百块钱。所以根据目前情况看,种花生也好,种西瓜也好,在我们农村这里,都不如种碧根果(山核桃)。

   泗洪县峰山乡村民张新干 :“洋果子”带来了钱,连带着西南岗也洋气了起来,曾经的“穷窝窝”已经有了第一所医院,村口边的小学新盖了教学楼,西南岗人的生活有了新盼头。

   ”说40年来的江苏“协调发展

   同期声 :改革开放40年,在新华日报的报道中,“西南岗”共出现515次。

  1978年1月9日,新华日报中首次出现“协调发展”,40年来,“协调发展”在新华日报上共出现22735次。协调发展中最受人关注的“收入”共出现112664次,平均每天出现7.8次。

  扶贫攻坚与“协调发展”紧密相连,改革开放40年,在新华日报的报道中,“扶贫”共出现13624次,“脱贫”共出现5906次,“帮扶”共出现15065次。

  推动城乡协调是“协调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40年来新华日报的报道中,“城乡差距”共出现623次,“城乡统筹”共出现2473次,“城镇化”共出现7207次。

  (注:以上大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30日)

  出品人:双传学

  总监制:庄传伟

  监制:陈炳山

  策划:田梅

  统筹:孔德信 包闻军

  文案:张超 周娴 陈彤

  拍摄:林惠虹

  剪辑:林惠虹

  特效:郑诚 陶蓉 袁宇韬

  解说:董双

  检校:金勇

  数据提供:江苏省统计局 新华报业版权中心

标签:

编辑: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