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本身就是一种育人”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纪实

25.06.2015  11:33

      “对于这种思政公共课,很多同学开始都是抱着上课睡觉、听音乐的想法,不求高分,但求及格。但一旦听起课来,就被不同老师风格各异的讲解所吸引,慢慢地从心里喜欢上思政课。”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李宝宝对记者说。
  在这所校园里,每名教职员工都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不同岗位、以不同方式,用心、用爱教诲着近1.7万名学子成长、成才。
   专业课教师要主动“插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董陆陆是学生心中的“校园好声音”。“董老师讲起课来和风细雨,听着就舒服,我们几名要考研的同学都是慕名来旁听的。”药学院大四学生杨全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十分认真地记着笔记。
  董陆陆的课堂没有特别的设计环节,就是把每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导他们能够为人善良、谦和,在从医的道路上做到大仁大爱。“尽管不教思政课,但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德智双修,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博学、认真本身就是一种育人。”董陆陆说。
  “以后从事药品监督、管理的同学要对百姓的生命加以保护,不能利欲熏心。”当讲到蛋白质、氨基酸的内容时,董陆陆和学生们的互动十分活跃,言语间的叮嘱让大家对职业道德充满 敬畏。
  “专业课教师不能下课铃一响就走,要摈弃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认识,要主动插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田文媛说,“专业课教师的学问和人品在学生中具有权威性,通过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引导学生把专业上取得成就的愿望与加强修养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得入情入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寓德于教也有利于专业课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学生慢慢地从心里喜欢上思政课
  岳长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夏日清晨,在公共卫生学院第26号教室,记者走进她的课堂——2013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自然科学辩证法”,偌大的教室坐满了学生,6个班级、约150人的大课。
  恩格斯开创学科领域、《资本论》脱销、古今中外典故……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岳长红翔实的课件、激情的互动,让学生们听得入神、走心。
  “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时代早已终结,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广、速度快,每次准备课件都需要精心选择资料,内容要言之有物,形式更要创新。既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又要博古通今、与时俱进。”岳长红笑言。
  岳长红与诸多思政课教师有着相同的心理压力。教课近20年,岳长红感到教案越来越难设计,有时为了一个导语,要琢磨好几个方案。其他教师也会一起交流、出主意,在这种浓厚的研学中不断提升自己、丰厚自己。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通过言传身教将慎思笃行和德智双修的治学精神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思政课教师任守双说。
  “心中装着学生、发自内心爱学生,以敬业精神、严谨教风感染学生,以教书育人的精心设计、高超艺术激励学生;他们不仅胸怀强烈的教书育人理念,而且练就了正确处理教书和育人关系的过硬基本功——不是穿靴戴帽,不是生拉硬扯,不是不相干的‘两张皮’,不是作秀的走过场,而是教学规律所需,是水到渠成,是两者融为一体,是师生呈现共鸣。”教学督导教师杨志杰在听课中为这些好老师激情点赞。
   辅导员要扮好“政治领路人”角色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扮演好‘政治领路人’角色。”田文媛说。
  90后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注热点是什么?怎么与他们沟通相处?“浇树浇根,交人交心。把他们当成朋友,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药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李霞有着15年辅导员的经验和一套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办法。
  为学生工作废寝忘食的“大管家”;为患病学生在医院奔忙、出钱卖力的好“护工”;领着学生奔赴矿山、农村实践的“带头人”;为学生规划大学生涯的“设计师”……这是李霞留给药学院学生的印象。
  一名来自苏北地区的特困生,因高热和出血休克。李霞第一时间与医院沟通实施抢救,还垫付了住院费。随后,她发动全校师生捐款7万元,将这名学生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来。“是你们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校,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学生父母的感激发自内心。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学风、抓活动,要培养学生法治思维,注重养成教育。”李霞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坚定了信念,也懂得了感恩和回报。(记者 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