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和平宣言》:77名中学生宣读呼唤和平 “诗经体”展现东方智慧
中国江苏网12月13日讯(记者 罗鹏)“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12月13日上午,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上,77名南京青少年代表齐声诵读《和平宣言》,发出了南京对和平的呼唤。悲壮的历史追溯,庄严的和平祈愿,都浓缩在240字的宣言中,既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又饱含深情、极具震撼。
77名中学生诵读《和平宣言》
记者了解到,《和平宣言》朗诵团队由南京市第一中学77名高中学生组成。77名青少年寓意纪念南京大屠杀发生77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其中,担当领诵的4名同学在整个高中年级选拔产生,参加集体朗诵的由高一同学自主报名,通过海选产生。
最终,高三(7)班潘腾之、高二(3)班杨喻涵、高一(3)班郭宁和高一(7)班霍浩辉4名同学担任领诵。整个朗诵队中,有曾参加声乐比赛获得大奖的同学,多次主持学校活动的主持人,还有参加过各类朗诵比赛和辩论赛的同学,整体素质优秀。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筹备期间恰逢学校期中考试,同学们在备考的同时,抓紧一切时间背诵台词。考试结束后更是每天中午和下午自习课都集中在一起,紧张地进行排练。
“诗经体”《和平宣言》展现东方智慧
说起公祭日《和平宣言》的创作过程,作者、南京市著名诗人冯亦同抑制不住的激动,“接到这个任务,我很荣幸!我把对南京的情感,对历史的认识,对和平的展望都倾注其中了。”创作《和平宣言》对冯亦同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从2002年起他已经应邀执笔为南京市撰写了五次《和平宣言》,“只不过之前都是以政论体撰写的,这次我接到任务后,就想到要以诗歌的形式,我最终确定参考《诗经》的韵文体,四字一句,既考虑到彰显南京历史文化特色,也考虑到契合国家公祭仪式这样庄重的场合。”
从五次撰写“政论体”《和平宣言》到为首个国家公祭日撰写“诗经体”《和平宣言》,冯老说,尽管每次撰写都激情澎湃,但毫无疑问这次创作的挑战更大。怀着对南京深深的热爱和对国家立法举办公祭日的敬重,他初稿写了400字,把秦淮风光、宝船遗址、天下文枢等有关南京的美好景物都写了进去,其后几经修改,最终凝练成240字。
宣言从《礼记•礼运篇》、《周易•条辞传》分别选取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地之大德曰生”两句经典,“中国人讲究道与德,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这是中国先贤的智慧,中国人历来是热爱和平的”,冯老以这两句经典名句为主干,在《和平宣言》中写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十六字,“和气致祥四个字是我创作衍伸的,这个意思非常明了,以和为贵、只有和平才能带来祥和与幸福,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冯老解释说,《和平宣言》要表达的就是为全人类祈福,远离战争、珍重生命。
《和平宣言》配乐由三部交响乐糅合而成
据悉,《和平宣言》的伴奏音乐由三部音乐作品糅合而成,其主创团队是南京广电集团王平工作室,他们选取吕其明作曲的交响乐《龙华祭》、谭盾作曲的交响乐《英雄》、关峡和王益作曲的古典交响乐《神州颂》的片段,并加以精心编排,结合《和平宣言》的内容,层层递进,从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寄托哀思、牢记历史,到展现不屈的民族精神,歌颂祖国和改革开放,呼唤和平、展望未来,三部中华特质的音乐作品构成《和平宣言》的主旋律,音乐的铺陈和递进中,发出对和平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