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书房里"上下班" 电视是创作辅助工具
周梅森的书架上摆的不仅有书,还有儿子的照片。
走进著名作家周梅森的书房,就像读他的政治小说,感觉很大气——书房有三十多个平方,敞开式设计,西边和卧室相连,东边挨着阳光房,北边通往小花园,书房处在中心位置。尤其是这间书房位于小区最高楼的顶楼,四周无遮挡,视野开阔,光线绝佳。
周梅森语录
希望当代年轻人能读一些有质量的书,现在网上有一个现象,往往点击率非常高的作品,坦率的讲并不是什么好作品,相反一些严肃的作家、优秀的作家的作品也都上网了,但阅读率都不高,建议年轻人在阅读日来的时候起码换换口味,多看些严肃的作品。这类作品,需要一些思考,这有助于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也能真正学习到东西。
周梅森简介
江苏扬州人。高中毕业。当过矿工、文学杂志编辑,挂职担任过政府官员,曾下海经商,现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七届主席团委员,专业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小说集《沉沦的土地》、《国殇》、《大捷》、《军歌》等,长篇小说《黑坟》、《天下大势》、《至高利益》、《绝对权力》、《国家公诉》、《我主沉浮》等。出版有《周梅森文集》(12卷)、《周梅森政治小说读本》(3卷),改编长篇电视连续剧作品《绝对权力》、《国家公诉》、《我主沉浮》等。文学和影视作品屡获全国大奖,含国家图书奖、中国电视飞天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国金鹰电视艺术20年突出成就奖、人民文学大奖、上海文学艺术大奖等。1999年获中国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书房里的电视,是他的创作辅助工具
书房中央是张大书桌,桌面上的东西很少,两个茶杯,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和一部电话,就没什么其他东西了,感觉更像单位的办公桌。
“我在书桌上主要是搞创作,作息时间和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到点就不写了,不然晚上睡不着觉。”看过周梅森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小说一贯是浑然天成的凛然正气和大气磅礴的风格,故事大开大阖,情节惊心动魄。经历了多次因为创作小说时太投入,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后,周梅森给自己定了规矩,下午五点“下班”,以便自己的思绪能在睡前回归平静。
周梅森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拍成电视剧,风行一时,并获得许多大奖……他的书架上放了不少奖杯,以及很多电视连续剧的光碟。在他书房里有台显眼的大电视——这不是用来日常消遣的,而是他的创作辅助工具。比如最近他正在创作一部40集的反腐题材电视剧,用电视看看自己以前创作的类似作品,寻找些新思路。“平时我基本没时间看电视。”
带着目的去读书,读书的欲望会更强
谈到读书,周梅森觉得,带着目的去读书也未必不好。“你只有目的明确了,读书的欲望才会更加强烈,也更容易记忆。”周梅森1983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沉沦的土地》说的是煤矿行业的故事,写小说之前他将单位图书馆里有关煤矿历史的书籍全部看了一遍,因为他创作时需要大量的素材。而每次创作政治小说之前,他就会大量阅读类似作品和资料,甚至会请检察院的朋友帮他收集大量的法律卷宗来看,外人看这些材料索然无味,周梅森因为知道对自己创作有益所以看起来也是饶有兴趣。
“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太多,什么都想看永远也看不完的,其实大概看个标题就行了,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再点进去看看。”周梅森觉得,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不带着目的去阅读,东看一点,西看一点,人容易茫然。
满是儿子照片,儿子爱读书让他很开心
周梅森在作家圈里可谓“成功人士”:多部长篇作品被成功地改编成了电视剧,在证券投资市场亦颇有斩获,还曾登上过“作家富豪榜”……如今,周梅森的“事业”重心转向了儿子的教育。从书房里的摆设就能看出周梅森对儿子的爱,书架里摆着儿子各时期的照片,唯一一张有周梅森出现的还是一张抱着儿子的照片。谈起儿子,周梅森指了指书橱中的第三帝国系列丛书,“才三年级就知道自己拿这套书看了,不简单!他从小就喜欢阅读。”在教育上,周梅森有自己的原则:“我宁可他把功课放一放,多读书多锻炼总是好的。”(张筠 文/摄)
来源: 扬子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