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周报》昔日“红军小管家”近日吟诗抒情怀
平日,安迪光喜欢在疗养院阅览室看书。
安迪光的作品
自学《商业薄记》,成为财务“小管家”
安迪光出生书香世家,父亲曾是学校校长,幼年的他耳濡目染,12岁时便熟读《诗经》、《左传》、《幼学琼林》等名著。1944年,还是学校儿童团团长的安迪光,被分配到抗日民主政府兴办的贸易公司——兴化利民公司实习,后被任命为会计。利民公司主要在集镇设置粮食收购供应站,收购农民出售的余粮。所收购粮食供应党政军单位和居民食用并留做储备粮,还限量出口到敌占区换取进口物资。安老回忆道,做一行爱一行,他自学立信会计学丛书《商业薄记》,了解财会知识。当时的会计工作流程比较简单,整个公司就他一个人管理财务,他的任务就是定期拿钱币和黄金,到地方上进行商品调换和军需民用物资的供需采购。据老人介绍,当时,采购物品的钱币是江淮银行发行的江淮币,也称“抗币”。
但因当时战火纷飞,部队需要行军打仗,安迪光随军工作,部队到哪里,他便驻扎哪里。“当时我总是背着一个包,里面有蘸水笔、记账本、2斤棉被,大部分的钱币都放在一个木箱里,由我一人保管。”时隔多年,安迪光仍记忆犹新,当时的每个夜晚,他都是睡在放有钱币的木箱上,腰间别着枪,双手则放在枪上,随时做好应对危险的准备,用生命捍卫军用资金。
于是,在这支革命队伍里,这位年纪尚小的红色小管家,慢慢成长起来。
一次特殊经历,护送2000万元流通券
在安迪光的回忆里,有段特殊的经历,让他永远难忘。
1946年粮食大丰收,苏皖边区政府货管总局和华中银行,为了满足农民的售粮要求,特发指令要求各县贸易公司大量收购粮食。为此华中银行特别印制了由县署名的流通券,以适应购粮需要。
7月初,此时的安迪光已经担任总会计,他与警卫员张宝胜赶赴高邮华中银行二分行领取兴化县流通券。
每人一把驳壳枪、20发子弹,安迪光等人赶至高邮,从淮安到淮阴的路上,安迪光隐约听到由西北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路途中,安迪光与警卫员以山芋藤和树叶子熬制的汤充饥。而当时的淮阴区政府机关已有搬迁迹象,而华中银行已经转移到淮阴东北侧的农村——新渡口。
一路辗转,安迪光终于将所领流通券共20个白布包分装在五部独轮车上,每部车装2000万元。抵达淮安后,其他几个同志带领四部车继续步行南下。安迪光等带着2000万元流通券乘船前往兴化方向。
回程中,他们在湖畔休息,遭受蚊虫肆虐,当时船工出主意,登岸到打谷场上点燃一小堆麦秕子,以其浓烟驱赶蚊虫。在烟雾的熏烤之下,安迪光等人在小木船中度过了漆黑而漫长的夜晚。经过一周的昼夜奔波,安迪光等人顺利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后,顿觉一身轻松,路途上的辛苦一扫而光,感到无限快慰。”安迪光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带着笑意说,“当时,农民们在付款处排队结算拿到簇新的兴化县流通券流露出喜悦的表情,看到这些,我很欣慰,也分享到了这一份快乐。”
“文艺”老爷爷,吟诗抒怀乐晚年
建国后,安迪光历任省商业厅、外贸局、农产品采购厅、服务厅、输油管道建设指挥部、基本建设委员会等部门科长、处长,1983年任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江苏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曾参与组织建设数十个国家重点工程。参加国家经济建设50年,安迪光于1994年离休。
离休后,安迪光就与诗相伴,吟诗抒怀,做起了“文艺”老爷爷。其实,安迪光自幼爱好诗词、楹联、书法,业余时间,他创作了大量诗词,楹联作品,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反映伟大时代生活,讴歌雄伟壮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诗歌能抒发情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防止衰老,何乐而不为呢。”安迪光诗歌功底十分深厚,常常出口成章,“金秋十月艳阳天,大雅诗声集后贤。礼赞英模勤奉献,宣扬法制启宏篇。毋忘国耻同公祭,激励精神共比肩。爱我中华真善美,核心价值向峰巅。”去年的“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金秋诗会上,安迪光现场创作并朗诵了这首诗。他著有《建设诗草》、《怡神集》、《春晖集》、《寸草吟》、《繁英集》等诗词、楹联集。“见解皎爽不群,作品卓有个性”,著名诗人丁芒曾这样评价安迪光。
此外,安迪光另一个爱好就是书法,他经常将自己的诗歌,书写成书法作品。他说,这件事对他来讲是种莫大的享受。
后记:人生历经风雨,不管是年仅15岁的红色小管家,还是建国前后为国家经济建设默默奉献的“开拓者”,或是吟诗抒怀传递正能量的“文艺”老爷爷。安迪光,这位新中国从革命走向胜利的见证者,70年的风风雨雨刻进老人日渐苍老的皱纹里,折射出更强烈的光芒,指引着后代前行。
本报记者 龚贤 文摄 实习生 李响
2015年8月21日《老年周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