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 人民的力量:淮海战役制胜的密码

08.01.2019  09:54
今年1月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 人民的力量:淮海战役制胜的密码 - 新华报业网
今年1月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 人民的力量:淮海战役制胜的密码 - 新华报业网
今年1月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 人民的力量:淮海战役制胜的密码 - 新华报业网
今年1月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 人民的力量:淮海战役制胜的密码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十人桥事迹情景再现。

  淮海战役中用过的推车。

  碾庄战斗中一段布满弹孔的残墙。

  凤凰山麓,巍巍淮塔,见证着70年前淮海平原那场激烈空前的鏖战,铭刻着苍茫大地无数英雄永垂不朽的功勋。

  硝烟散去,淮海战役纪念馆内,一张张珍贵的黑白照片、一封封泛黄的战时电文、一件件承载记忆的历史文物,再现着当年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

  善谋善战决胜千里

  在纪念馆“战前形势”厅陈列柜内,一盏老式油灯无声讲述着那一段烽火岁月。70年前,在西柏坡不足40平方米的军委作战室内,就是这盏毫不起眼的油灯投射出微微光亮,陪伴毛泽东亲笔起草74份作战电文,发往淮海战场。

  1948年9月25日,彼时济南战役尚未结束,巷战正酣,毛泽东致电粟裕,批准其关于举行淮海战役的作战计划,并认为此战“甚为必要”。

  1948年11月8日,粟裕给毛泽东发电报,提出以徐州为中心和国民党军决战的建议。毛泽东果断复电同意,并敏锐地指出第一阶段作战重点是“钳制邱(清泉)、李(弥)兵团,歼灭黄(百韬)兵团”。

  后方,面对态势错综复杂、战局瞬息万变的淮海战场,以毛泽东为首的军委领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道道电文命令,句句千钧定乾坤,准确地抓住了一个个稍纵即逝的战机,占据了战略布局的主动性。

  前线,面对装备精良、负隅顽抗的国民党主力,粟裕曾一连七天七夜不眠,关注着黄百韬兵团的一举一动,指挥着人民军队在战场上奋勇搏杀、浴血冲锋。

  展厅里,一段不足一米的残墙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弹孔,诉说着碾庄战斗的惨烈。当年,敌我双方在100米的对峙距离内,足足打了4个小时。在和敌人血与肉的较量中,指战员们以“敌人跑到哪里,我们追到哪里,就把他们歼灭在哪里”的壮志豪情,吹响一次次必胜的冲锋号角。

  淮海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彭思介绍,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南线战略决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条件,不是一开始就成熟的。“综观整个淮海战役,正是中央军委的及时电令和指战员们的英勇果敢,最终让战争胜利的天平倾向了人民。

  敌后战场斗智斗勇

  包围黄百韬兵团、阻隔黄维兵团,正面战场捷报频传;暗潮涌动的敌后战场,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中共“特别党员”与敌人斗智斗勇,他们坚守着信仰之光,澎湃着心中火焰,密切配合前方作战。

  “战役实施”厅内,张克侠和何基沣率部起义图,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去年,来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的人数达465万,比前一年增加了160余万。

  抗战时期,何、张两人领导的国民党军队,曾在卢沟桥、台儿庄等战役中重创侵华日军,立下赫赫战功。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在何、张所属部队中积极开展工作,最终将他们拉进了人民的队伍。

  1948年11月6日夜,国民党77军111团3营防区营长王世江奉命提前起义;8日下午,何基沣向官兵做起义动员:“我们是老百姓的军队,老百姓不愿意打,我们就不打,我们到不打仗的地方去好不好?”全体官兵齐声高呼三声:“好!

  彭思告诉记者,从192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算起,张克侠已在敌营卧底近20年,深受蒋介石信任;与他同为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的何基沣,也是一名有着近1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

  正是这两位潜伏将军率领的2万多名国民党官兵在贾汪起义,才死死地将黄百韬兵团钉在了徐州以西的碾庄。这是淮海战役的第一个大胜利,打开了进攻国民党徐州“剿总”部队的通道。

  此后的敌后战场,萧德宣、廖运周等一位位“特别党员”,在敌人内部打开缺口,迎接着胜利曙光。一直研究淮海战役历史的徐州市作协主席张新科评价,隐蔽战线上的英雄,对这场战役的胜利贡献巨大。

  支前壮举可歌可泣

  “祖国的今天来之不易,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在“支前”厅,从四川来的杜女士久久站立在展柜前,凝视着一面绣着“人民的母亲”的红色旗帜。

  这是山东日照县一位普通的母亲范大娘荣获的奖旗。淮海战役期间,范大娘的三个儿子相继牺牲在战场。忍住悲痛,她仍坚持储军粮、做军鞋,积极参加支前工作。

  1948年寒冬,在淮海这片红色大地上,无数像范大娘一样的普通百姓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冲向前线,演绎着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支前壮举。

  运输队里,一名支前民工赤脚推着独轮车上了前线,把冬服和棉鞋送到了阵地,他的脚却被冻掉四个趾头;担架队中,支前民工们用身体掩护伤员,甚至在自己受伤后,仍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完成转运任务……

  “一条扁担两头弯,千里遥远来支前。一头挑的是白面,一头挑的是炮弹。白面送给同志吃,送上炮弹打坏蛋。”支前民工们车上装着大米、白面,自己吃的却是红高粱、红辣椒和红萝卜咸菜。据统计,整个淮海战役期间,人民军队80%的辎重装备、弹药粮秣,是由支前民工以人背、肩挑、车推等方式完成的,一共出动小推车88万多辆,挑担31万副,上阵民工达543万人,换言之,每一个战士身后,都有9个民工在支援保障作战。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评价道出这场战役的制胜密码——人民的力量。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局长蒋越锋说,淮海战役在“三大战役”中是“决战中的决战”,正是靠着人民的支持,铸就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本报记者 王岩 张涛 岳旭

标签:

编辑: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