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说故事,打通认知隔离墙
专家优势链接草根创新,南通六千场宣讲赢喝彩:
新华报业网讯 1月18日,一本名为《桥梁》的书,发到记者手中。这本200多页的红皮书,记录南通12位基层理论宣讲者的事迹与风采。他们中,有理论宣传讲台上的“常青树”,有上过报纸头版头条的“徐翻译”,有经常登上媒体的“姚铁嘴”……近年来,南通高度重视理论宣讲,狠抓队伍建设,理论宣讲“南通群体”风生水起。
如皋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姚呈明,23年跑遍如皋大街小巷,为基层干群送去理论宣讲3000多场,赢得“姚铁嘴”、“姚理论”的绰号。光明日报以《他像说书一样说理论》介绍他的事迹。他撰写的讲稿《小中见大反腐败》,数据连着数据,故事连着故事,让听众趣味盎然,流连忘返。
有“带着乡音的翻译”之称的徐进,善用群众语言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近3年,身为海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他,为基层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300多场,听众达20万人次,还应邀到清华大学、安徽等地宣讲。有关他的报道《大道理,也能讲得入耳贴心》登上本报头条。
南通市委党校教授季建林,被称为宣讲一线上的常青树。1月13日,他跟记者分享两个小故事:一次,如皋让我去给乡镇干部讲农村经济政策,去了以后发现来了500多位农民,我当即要求讲座推迟15分钟,临时紧急把讲座提纲换成“一号文件中的农村经济政策”,结果两小时讲下来,农民都竖起耳朵听;还有一回,一个私企老板让我去讲民企发展政策,我先让工人提问,其中很多人说,老板对我们不错,但赚了钱,他拿得多,我拿得少,是不是剥削我们?针对工友们提出的问题,我一一解释,课堂氛围热烈。听了我的讲座,工人们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这两个小故事说明,很多人觉得理论宣讲都是上面事,其实不是的,基层群众很需要理论,关键怎么讲、讲什么。”
对此,一些街道党工委书记感同身受。南通市崇川区和平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陆志明说:“现在大家都强调拉近干群情感距离、心理距离,其实更需要拉近干群认知距离,党的理论和政策只有成为基层干群共识,实现认知零距离,工作起来才能事半功倍。”他们开设“邻里讲堂”、“名师讲堂”、“网络微课堂”等理论宣讲平台,培养身边的草根宣讲队伍。
“专家有专家的优势,草根也有草根的特点。”南通市港闸区秦灶街道党工委书记成小红说,前段时间我们在百姓讲堂里讲中国梦,一个居民从家里拿出一双他珍藏30多年的皮鞋,从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讲起,讲到国家的变化,讲到中国梦的实现,结果很受欢迎。“为了丰富草根宣讲的载体,我们在小区设立悦读坊,在街道举办群乐汇大舞台,开展了千场宣讲进基层活动,让身边典型用自己的故事讲党的创新理论,讲中央和省市的政策。”
“这几年,理论宣讲‘南通群体’在媒体上的曝光度很高,原因在于我们重视理论宣讲,重视队伍建设,长年活跃着一支近4000人的宣讲大军,有季建林这样的本土大家,有姚呈明、徐进这样的‘铁嘴’,有‘理论姑娘’杨储睿、陈菊这样的草根明星,还有红领巾‘宣讲团’,理论宣讲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正平说。
黄正平所说红领巾宣讲团,是由南通一群8-14岁的少先队员组成的“江海少年报告团”。2008年以来,他们举办数百场报告会,并受邀参加“团中央未来网红领巾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团”,赴京为北大附属小学3000名学生宣讲。该团指导老师朱涌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孩子们从身边小事讲起,更贴近实际,效果更好。”
南通理论宣讲骨干团成员、南通大学教授成云雷说,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课要讲好,自己首先要把中央、省委、市委的精神学好、吃透,同时要接地气。“为了讲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市里组织20多个宣讲团成员到政法系统参观、调研,请法院院长、庭长、监狱监狱长讲依法治国,了解政法一线在想什么、怎么想,把互动中了解到的材料运用到理论宣讲中去。”
“我们南通的理论宣讲注重大众化,根据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宣讲。”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为主要内容,南通组织6000多场宣讲报告,20万人次直接听讲,为了做到因材施“讲”,市委设立市委宣讲团,由市委书记丁大卫带头上课,为推进南通“两个率先”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保障。
本报记者陈明刘庆传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