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创新要市场 向全球要资源
迈向新台阶 建设新江苏
沭阳:富民老产业换上了新面孔
沭阳的木材产业国内闻名。县城通往贤官、桑墟、青伊湖等乡镇的省道两侧,曾经遍布木材加工厂。3月12日,记者重走这条路,却发现那些小加工厂已难觅踪影。
“我们一家企业就整合了200多家小加工厂的产能!”贤官镇亚森同大公司总经理孙强告诉记者,企业每年生产贴面板400万张,主要出口欧洲、中东以及非洲,已连续5年排名国内第一。
小而散的“游击队”升级为跨国作战“集团军”,这是沭阳木材产业升级的诸多动作之一。县委书记胡建军说,沭阳目前有80多万亩杨树林,蓄材量近500万立方米,催生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不过随着产业发展,仅仅依靠杨树又限制了木材产业的提档升级。这几年,沭阳人寻求突破,向科技创新要市场,向全球要资源,沭阳“一棵树”正升级成一条完整的全球产业链。
产业整合形成了区域产业合力,围绕“一棵树”的技术创新,则缔造了犀利的市场进攻力。在沭阳城郊福庆集团板材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人给成型密度板蒙上薄薄的木纹纸放入烤炉,不到20分钟“作品”出炉,一眼看去和实木板材几乎没有分别,花纹更加细腻美观。副总经理周立新介绍,这种生态免漆板是企业的拳头产品,出货量大,利润率比传统板材高几倍。
“薄薄一张纸,贴上去并不简单,用的胶是我们自己配制的,所有板材符合欧洲环保E0级标准。”福庆集团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的海外市场主要是对环保要求最严苛的日本和欧洲市场,现在福庆已成当地的名牌。
紧盯产业高端努力创新,沭阳传统木业转型升级,让那“一棵树”找到了市场“新蓝海”。
企业致力于创新,政府全方位支持。最近,沭阳的雄鹰木业继第一次争取到9万余元全民创业风险扶持资金用来扩大生产后,又争取到了8万余元的扶持资金。该县专门为木材加工业成立“产业指挥部”,负责联系雄鹰木业的“帮办”获悉企业技改面临困难,第一时间申请到这两笔资金,可谓雪中送炭。如今,县政府推进木材产业发展的资金池已蓄积5000万元。
杨树是沭阳木材产业的根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杨树是速生木,木质疏松,不宜加工地板、家具等高端产品,过去十多年木材产业一直聚集在木工板、刨花板等低附加值产品上。如今,沭阳人到全球找资源,东南亚热带森林里、亚马逊雨林中,都出现了当地木材商的身影。一款木工板面板用上巴西樱桃木,2毫米的一层就让板材出厂价格翻了两番!沭阳县内几大木材企业如今每年进口木材数百万方,10多家在印尼、菲律宾、巴西设有办事机构。
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卞建军介绍,全县目前规模木材企业达300多家,形成了全国传统四大板材基地之外的“第五极”。那么,沭阳木材产业会不会走上内耗式低价竞争的老路?东宇木业负责人胡江介绍:“我们主打市场差异化,例如福庆木业主攻日本市场,占到国内出口的70%,亚森的市场主要在中东,各家企业共同拼接覆盖全球的产业版图。”
值得关注的是,沭阳人并未因为坐拥庞大的杨树存量而挥霍资源。在贤官镇,近千人从事着一个独特行业——拔钉子,原来这里每年从全国建筑工地上运回的废弃模板超过50万方,拔下钉子,便成为当地木材加工产业的宝贵原料,等于拔回来一片百万亩大森林!
玩转“一棵树”,沭阳的木材生意不断翻新——在沭阳经济开发区,凤凰画材、银鹰文体、东方文体等木制文化工艺品企业已悄然落户,其中“凤凰画材”产品已在近30个国家注册,“凤凰”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沭阳重点木材加工企业实现开票销售14.02亿元,继2013、2014年度后,继续位居全省县(市)第一位。“一棵树”的产业传奇,在沭阳这片发展热土上仍在继续。
本报记者 宏奇 庾康 明泽 世停 李源 本报通讯员 洪卫 述谡
听得清民声铆得准民意
海门:民生工程建在百姓心坎上
3月1日起,城乡公交票价全面下调,降幅近50%;3月5日起,政府出资逾250万元为所有居民及见义勇为外来人员购买的自然灾害惠民保险生效,最高可获赔10万元。新春以来,海门民生实事工程建设“春消息”不断,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市民拍手称快。
今年初,海门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锁定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十大类民生实事工程,财政总投入超过5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5%。
抓民生建设,海门始终紧扣百姓需求。市领导把专项调研民生事项作为常态工作,深入社区、镇乡、企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公交票价太高,坐不起。”市领导调研如何把公交优先打造成为海门“民生名片”时,不少群众反映高票价成为方便出行高门槛,一套全新的惠民公交政策随后出台:今年3月起全面推行公交低票价,10条城市公交班线均实行单一票价2元,城镇公交票价除海永乡外“限高”7元;持有尊老卡、爱心卡的,可半票或免费乘坐所有城市公交班车,普通IC卡持卡人享受8折优惠。为此,海门政府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为低票价埋单。
建设新城,不忘老城,该市每年投入1000万元美化优化老小区,改造重点放在解决居民呼声较高的“停车难”上。通过适当拓宽小区道路、改部分绿化带为铺设草坪砖等手段,在有限空间里“抠”出停车位。目前,城区秀山、海南、通源、青海等4个老小区已改造,涉及住宅楼367幢,在修复道路、补植绿化的同时新增停车位1500多个。
考虑到城区流动摊贩没有固定、统一的经营场所,政府部门积极谋划,在人民中路开辟了一处便民小百货市场,提供大小摊位144个。“这里以前摊位乱摆,环境也是脏乱差。”住在西郊市场附近的居民郭勇为西郊夜排档的重建叫好,“新修建的夜排档能满足10家室内经营,听说附近户外烧烤摊点也将陆续引进室内,外部环境整洁了,我们吃得也放心。”
保障民生,就业为本。今年初春,大学毕业生何嘉松通过政府提供的12万元小额创业贷款,成功创办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还带动两名大学生就业。近两年,海门共为518名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66万元,为355名符合微利创业项目的小额贷款者提供财政贴息125.7万元。去年,海门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000多人,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
海门要求把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建成老百姓的幸福工程,对每个子项都明确主办单位、督办部门,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公布,确保工程按时保质推进。该市全年建档立卡农户脱贫率100%;新建社区股份合作社6家,新发展示范家庭农场10个;完成12所农村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改造;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95%;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最低标准提高到50元;建设改造农村四级公路120公里,建设改造桥梁50座;建成公共租赁住房600套、安置房3500套;完成1.5万户天然气入户置换;实现全市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污水收集率达90%;完成运盐河、灵甸河等2条市级河道,海南河、江淤河等16条段乡级河道整治。眼下,海门十大民生工程被具体细化成53条数字化指标,摆上政府部门工作的议事日程。
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实施,提升了百姓幸福感,增强了社会认同度。在新近公布的江苏省文明城市名单中,海门第6次蝉联入榜,测评成绩名列同类县级城市第1名。海门民意调查中心最新调查显示,2014年市民对更高水平小康建设满意度达87.9%,高于省定标17.9个百分点。
本报通讯员 俞新美 本报记者 陈明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