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子女离家,不少老人患上“分离焦虑”
春节假期过后,在外地上班、求学的孩子都已陆续离家,不少还沉浸在与儿女团聚氛围中的父母们不免有些失落,出现心情低落、抑郁等情况,患上“分离焦虑”。专家建议,父母们要注意适时调整心态,而子女离家后也应多关心父母。
节前节后 老人心态遭遇两重天
“初五一过,三个儿子一个个都出去了……”近日,75岁的蔡大爷和村里老人闲聊时时常说道。他有三个儿子,早年三个儿子外出求学,最后都留在外地成家立业。每年春节,三个儿子商量好带着妻儿和岳父岳母从上海、重庆、无锡赶回靖江过年,每到这时候就是蔡大爷最高兴的事,看着儿孙们一个个都回家了,蔡大爷人也变精神起来,打扫房屋、请家宴张罗家乡菜、陪着孙女做游戏……忙得不亦乐乎。
春节那几天,蔡大爷家灯火通明,楼上楼下的房间里都住得满满当当,家人、亲戚聚在一起打牌娱乐、聊天说笑,让蔡大爷心里暖暖的。可春节假期一过,儿孙们都要回去上班上学,原本热闹的家顿时变得冷清起来。“他们回来我是很高兴的,可当一个个都要走的时候,我这心里就不是滋味了,这么大的房子里就剩我一人了,感觉特别孤独,一个星期左右才能缓过来。”蔡大爷说,儿孙们离开家后,他也不想一个人呆着,整天就在埭头的小商店里,和村里的老人们说说话。
儿女各奔东西,团聚时的喜悦逐渐被长时间的分离冲淡和取代,虽然三个儿子曾让父亲随他们一起到外地生活,但蔡大爷轮流在三个儿子家住过一阵,始终不习惯外地的生活方式,最终他还是一个人回到家。
子女离家 家长反应各不相同
对于子女离家,家长的情绪变化也是各不相同,有少部分家长能正确看待,并能做到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心态,但更多的则是更加感性化,是对子女离开的不适应。
市民丁女士的女儿在南京某高校上大学,每学期只能回来一两次和家人团聚,今年春节女儿一回家,丁女士和丈夫对久别的女儿也是格外关心,天天陪在她身边嘘寒问暖,了解半年来的学习、生活情况,给她添衣加物。元宵节后,女儿离家返回南京。丁女士说,当时送女儿,在候车大厅里,女儿和她依依不舍地挥手后踏上长途汽车,看到车驶离的那刻,丁女士心里一酸,眼睛红了。
盛女士的儿子去年考上云南农业大学,前天,儿子即将返校前往昆明,她早早地就在网上为儿子订好机票,“男孩子要去远方锻炼,孩子不在自己身边,能更好地长大!云南那边有亲戚,我们也放心。”盛女士笑说,自己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每天工作也很繁忙,和同事一起迎接新生命的降临、为病人排忧解难,都让她感到充实与快乐。
随着人口流动加快、住房条件改善、家庭观念转变等,儿孙满堂的大家庭生活习俗在中国越来越少见。子女离家,更易产生焦虑心理的家长主要是“留守老人”,他们年龄较大并已经退休,由于平时生活单调,好不容易等到子女回家过年,欢乐还没持续几天就要离开,这巨大落差让他们无法适应,从而陷入焦虑和苦闷之中。
老人易患“分离焦虑” 子女关怀不能少
前几天,南京秦淮区的两位老人在子女离家后,居然不约而同选择了轻生,节后空巢老人意外频发,让人们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捏了把汗。记者从我市各大医院了解到,在我市,因“空巢”引起的老年人心理问题是常有的,但未发现特别严重的情况,老人心情抑郁主要会影响他们其他病症的康复和治疗。
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心理学专家陈青松介绍,老年人心理问题由诸多因素导致,“空巢”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分离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状态的变化在心理学上叫做“分离焦虑”,老少均有,高发人群为青少年和老年。在我市,大部分老年人能随时间慢慢走出来,逐渐恢复以往的生活,但对老年人的这种心理不能听之任之,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应对分离导致的种种症状,最根本的解药还在子女。”陈青松说,儿女在离家之前,应尽量安排好老人日后的生活,空巢老人最怕的,就是无处不在的孤独与冷清,儿女应鼓励父母走出去,跳广场舞或锻炼身体,帮助他们拓展社交圈子,生活丰富了,老人们也不会为儿女的离开而“耿耿于怀”。另外,现在通讯便利,子女过完节离家后,应该经常给老人打电话或发视频,随时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多与父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