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殡葬新风 造福子孙后代 —— 江苏全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又到一年清明时,这是一个追思缅怀、感恩生命、传承家风的传统节日。适逢今年我省民政等11部门强力推进节地生态葬工作,绿色殡葬之风在江苏大地渐入人心。
3月14日,省民政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委员会、省林业局、工商管理局、物价局十一部门,联合召开了我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暨2016年清明工作视频会议。近期,又联合下发文件,要求着力抓好改革葬式葬法、加强安葬设施建设、强化后续服务和管理,积极推行不占地或少占地的生态化骨灰安葬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土地硬化面积。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80%,所有乡镇都建有立体式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新建经营性公墓生态葬比例不低于35%,现有经营性公墓存量土地的生态葬比例不低于20%。同时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推进,加强节地生态安葬政策创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确定生态安葬奖补相关政策和标准,提高政策含金量和可操作性;积极支持和培育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各地在葬式葬法、服务模式、生态奖补、环保科技等方面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充分发挥殡葬服务机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激发和保护干部群众参与节地生态安葬的积极性。要建立完善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普惠型殡葬政策,增加免费服务内容,建立生态安葬奖补政策。要加强观念引导,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节地生态安葬的重大意义、法规政策和实践成果,让群众了解、接受生态安葬。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选择生态安葬。
守护绿水青山 生态安葬渐入人心
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火葬的同时,积极探索骨灰存放、树葬、海葬、深埋等节地生态葬法。
推行生态节地葬,是为了能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更是为美好江苏的建设节约土地、保护环境。近几年,江苏殡葬事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丧葬方式改革得到持续推进,生态殡葬有了新突破。
截至2015年底,全省采取不保留骨灰生态葬法的遗体共有3万多具,节地式骨灰存放160多万具。苏南、苏中75%的乡镇,苏北45%的乡镇已建有立体式骨灰存放设施;其中南京、无锡、常州、苏州4市达到100%;常熟、扬中率先建成无坟县(市)。13个设区市和3个省管县基本都出台了生态节地葬鼓励政策,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我省还在民政部召开的全国会议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支持节地生态葬的推进。2011年,在制定并下发的《江苏省殡葬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我省率先在全国提出“十二五”期间开展节地生态安葬目标任务;2012年,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率先在全国提出“推行生态殡葬、支持生态节地式葬法”要求;2012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惠民殡葬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地“鼓励生态葬和节地式安葬(安放)设施建设”;各地分别出台了鼓励节地生态安葬文件,形成了不同层面的支持节地生态安葬政策。全省13个设区市均出台了有关贯彻中央两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的措施。
生态节地葬设施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对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达到23亿多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资金22.56亿元。
因地制宜推进
提升群众认同感
节地生态安葬,是我省继全面实行火葬后的又一次深刻改革,难度很大,任务很艰巨,关键是要取得群众的认同感。
根据我省实际,充分权衡南北地区差异,节地生态葬将因地制宜地分步推进,省内已有不少地方在先行先试。宜兴、沛县等一些地区民政部门,积极组织群众参观已建成并运行的立体式骨灰存放设施,极大提高了群众自觉参加节地生态安葬积极性;部分地区出台公益性骨灰堂减免安放、免费保管等政策,提高了群众对殡葬改革的认同感。
白事怎么办?相约说了算。徐州市沛县各乡镇村订立乡规民约,通过农民红白事理事会、乡贤会等群众组织自我管理,节俭办丧。睢宁县由县镇两级政府出资,在每一个乡镇建设一座公益性公墓,规避了公益性公墓违法经营化的乱象,保证了公益性质,同时每座公墓都统一规划建设骨灰堂,引导农民免费存放。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经营性骨灰堂存放的骨灰已累计达22万多具,公益性骨灰堂累计达140多万具。
今后,我省还将充分发挥殡葬服务机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的作用,激发和保护干部群众参与节地生态安葬的积极性。
文明祭祀
过一个绿色的清明节
清明节祭扫活动人流大、车辆多、空间小,安全保障的风险点多。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清明节群众祭扫工作,各项保障任务均高质量完成,多次受到民政部的通报表扬。
在民政部门持续倡导下,我省各地群众自觉实行文明节俭办丧,逐步成为新风俗。继南通市兴建集中守灵中心后,全省各地乡镇级集中守灵中心建设正在广泛推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县(市)基本建成1个以上集中文明守灵中心,提前完成建设指标。不少地方为群众办丧需求提供场所,给参加集中文明办丧群众提供补贴,不仅较好解决了殡葬扰民问题,也为浓厚殡葬改革氛围创造了条件。
淮安市淮安区殡仪馆建设“独栋别墅”供应居民集中治丧,不扰民,倡节俭,效果好。泗洪县等地还建设了与殡仪馆分离,距离主城区较近的家庭守灵点,群众接受度高。
只要真心缅怀,哪里都可祭奠。去年,全省各地举行的以烈士公祭和社区公祭为主的文明祭扫活动541场,参加群众达790万人次,既为因故不能回家的群众搭建了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平台,让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弘扬,也减少了公墓等传统祭扫场所人流、车流压力,减少了林区火灾发生几率,确保了群众祭祀活动开展平安有序、低碳生态。
如何看待死,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生。近几年,各地尝试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方式,比如网络祭祀、音乐追思会、社区集体公祭,诗歌朗诵会、寄送天堂卡片等,让人们与逝去的亲人作平静的“对话”。这样的清新之作,表现出现代生命礼仪,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
如今,节地生态安葬的理念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认同。去年,全省4000万人次参加清明祭扫,22万人次民政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保障,没有出现一起责任事故,文明祭扫人群大幅提升。当前,全省各地正在深入贯彻落实9部委《指导意见》,我省也将出台相关意见,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科学发展,为节地、惠民、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节地生态葬亮点扫描】
【南京】 今年清明前夕,南京市以纪念老一辈革命家倡导火葬60周年为契机,围绕“怀恩思远、生态惠民”主题,邀请市民“探访人生终点站”,通过媒体专版、社区宣传、扫微信送祝福等方式宣传节地生态相关政策。在原有江葬、树葬、壁葬等基础上,创新推出3D生态云葬,40平米可达一亩土地的安葬量。陆续出台生态葬奖补、免除集体江祭费用、守灵奖补等政策,推动生态葬认可度。组织社区公祭、长江公祭、汉服公祭共208场,引导市民在追思缅怀的同时,感悟生命、传承家风和先辈优秀品质。创新推出庭院式壁葬区、主题文化园区,开发生态光伏发电陵园;适应合葬需求研发新型圆柱型骨灰盒,增加墓穴容量;首推集殡葬祭仪传五位一体的寄思苑项目,祭扫区全部采用地排式烟尘过滤系统,减少环境污染。
【无锡】 截至去年底,无锡全市骨灰安放设施实现100%全覆盖,节地生态葬达59万例。仅去年,节地生态安葬就占总安葬比例的50%。“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制定政策,明确提出停止传统石材墓穴建设,剩余土地转型调整为节地生态葬用地的要求。至去年底,共建设海葬、遗体捐献者纪念设施4个,可降解骨灰盒安葬设施8个;经营性公墓节地生态墓区设置率达100%;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墓区设置率60%。市、区两级对规划确定的公益性骨灰堂,给予新建项目最高300万元,改扩建项目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目前全市共有公益性骨灰堂89个,镇(街道)公益性骨灰堂覆盖率100%。对采取骨灰撒海、可降解骨灰盒葬法的户籍居民,给予每例1500元奖励,对所有户籍居民免费提供立体骨灰格位。全市已组织骨灰撒海活动11次,节地生态安葬需求逐年增多。
【徐州】 自2014年7月起,徐州市集中2-3年时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施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殡葬整治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做群众欢迎的骨灰存放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葬有去处”。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645个,骨灰堂15个。二是做群众理解的平迁乱埋乱葬坟墓,打造宜居环境。全市平迁坟墓60余万座,节约大量土地资源。三是做群众支持的丧事礼仪规范。各地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乡贤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倡导厚养薄葬、丧事从简、移风易俗,制定章程、规范礼仪、统一烟酒饭菜标准、形成村规民约,村民自我约束,殡葬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四是做群众受益的新型生态葬式引导和惠民政策落实,切实推进殡葬改革。
【常州】 常州市龙城古园陵园是江苏省民政厅批准的首家全绿色生态葬陵园,将打造成全国领先、全省首创的100%全生态葬墓园,为群众提供免费生态葬场所、可降解骨灰盒、礼仪安葬仪式等系列服务,打造我省生态葬践行示范服务区。该园已于今年清明期间开园,并举办了首届“生态葬骨灰安葬”活动。去年4月,海葬纪念碑在常州龙城古园落成,为常州市海葬者家属提供了悼念祭扫亲人的专属地点,得到了全国十多家媒体第一时间的报道。近年来,每年清明节期间,常州市殡仪馆都会开展清明系列活动。今年开始,微信祭祀将成为清明祭祀新三宝“鲜花、黄丝带、心愿卡”之后的又一宝。
【苏州】 3月26日,苏州市文明办、民政局共同组织了“苏州市第22次树葬公祭活动”,79位逝者家属参加了公祭。自苏州市1993年首次举行树葬活动以来,已有13453份骨灰融入大地,长眠苍松翠柏之下。全市各经营性公墓均设立了绿色殡葬项目。日前,苏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还联合发出倡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60周年活动为契机,倡导先进殡葬理念、推动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推进殡葬改革,为推进苏州的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南通】 近几年来,南通市各地积极实施惠民殡葬政策,不断引导节地、生态、文明的丧葬方式,目前,南通生态葬可享受三种补贴。一是文明办丧有补贴。凡在定点机构办丧不扰民的城乡居民给予1500元补贴。目前,各县(市)惠民政策实现全覆盖,每年发放惠民补贴近2000万元。二是生态安葬有补助。2012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不保留骨灰的生态环保丧葬引导政策,对自愿申请海葬、可降解葬两种不保留骨灰葬式的城乡居民给予1000元补贴,海安、如东补助标准为1200元。通过政策引导,参加海葬的人数逐年增多。三是节地安葬有奖励。2013年率先出台骨灰堂寄存骨灰奖励性补助政策。部分县(市)区公益性骨灰堂实行免费存放,推动了群众丧葬习俗的改变。
【连云港】 在节地生态安葬方面,连云港市海州区青龙山公墓多年来坚持推行生态葬式改革,先后建设了草坪葬2200余座,花葬、壁葬600余座。今年,青龙山公墓在存量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新规划了2000余座生态节地葬墓地,年内将完工。届时,园区生态葬比例将达到30%以上。同时,园区还利用价格杠杆,推动生态葬式的推广。当地还在改进形式,力求能在生态安葬与寄托哀思中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让生态葬式更容易为市民接受。
【淮安】 近年来,淮安在全市实施了惠民殡葬,同时,对参加花坛葬、树葬、草坪葬、骨灰撒海家庭都给予1000元的生态安葬奖励。淮安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从2012年起,连续五年在清明期间举行以倡导生态节地葬为主题的“全免费花坛骨灰集中安葬仪式”。从2012年的102人到2015年的536人,叶落归根选择生态葬的淮安市民逐渐增多。截至目前,淮安市区已有2000多人选择生态葬。淮安市今年将通过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推进集中守灵点建设、加大宣传引导和提高殡葬工作服务管理水平等举措,不断深化殡葬改革,推进节地生态葬在淮安的普及。
【盐城】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坚持一手抓散坟整治,一手抓节地生态葬式改革,使节地生态葬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渐成新风俗。当地在规划新建的全区29个农村公益性公墓中,每个公墓都预留了不少于35%的生态葬用地,全区生态葬面积近500亩,为广泛推行树葬、花坛葬、壁葬、深埋乃至为建立海葬、遗体捐献者纪念碑都作了通盘考虑。该区还采取艺术化的雕塑、背景、文化墙、宣传栏等形式来宣传生态葬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该区经营性公墓——盐城市兰园公墓创新理念,突破老旧墓区束缚,在全市率先引进壁葬、花坛葬项目,一年多时间,已销售生态葬格位近40个。大冈镇光华公墓、秦南镇千秋公墓新建的生态葬式不断被当地干群所接受,已使用生态葬格位30多格,节地生态葬逐年升温。
【扬州】 为引导大众转变传统的殡葬观念,扬州在生态葬式葬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包括壁葬的设计提升、树葬、花坛葬的设计等方面,无论是乡镇公益性公墓还是经营性公墓,一律按照要求,确保生态葬式的比例。目前,扬州各地公墓生态葬穴位已达8万余穴,确保大众拥有更多的节地生态葬选择。扬州市“两办”意见明确规定,凡自愿选择采用花坛葬等骨灰撒散或在骨灰堂安放的城乡户籍居民,殡葬服务单位一律不收费,当地政府一次性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经济奖励;对自愿选择壁葬、树葬、草坪葬等少占地葬式的城乡户籍居民,殡葬服务单位只收取建设成本费,当地政府给予其不低于500元补贴。
【镇江】 从2009年起,镇江市节地生态葬就已推行。各大墓园近年都相继开辟出生态节地安葬方式,部分墓园符合节地生态安葬要求的墓位数占比已达100%。比如镇江新区的北山公墓,单双穴墓地占地面积仅0.3个平方米,远低于国家标准。栗子山公墓内的福承塔园有格位葬和草坪葬两种安葬方式。塔园内专供格位葬的塔楼,共有格位4万个。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利用原栗子山殡仪馆告别厅改造成公益性骨灰堂。扬中市在每个镇区都新建一座骨灰堂,全面推行免费存放,每例还给予500-1000元的奖励。对于实施生态葬法的,扬中市财政还给予每例一次性3000元的奖励。从今年起,镇江市新增的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要达到100%,新建的经营性公墓节地生态葬安葬率要达到35%。
【泰州】 近年来,泰州市积极推行变骨灰入土到以立体式骨灰存放为主体的多样化节地生态葬法。截至去年底,当地采取节地生态方式处置骨灰近2万具,其中树葬、花葬、草坪葬近1万例;立体式骨灰安放方式处置骨灰近1万例;实施可降解骨灰盒96例;先后组织江葬活动15次,共3000多具逝者骨灰撒入长江。截至目前,泰州市节地生态葬比例已有10%,节约土地1.4万多平方米。
【宿迁】 该市已建成乡镇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116处,实现了乡镇公益性公墓的全覆盖,为推进生态葬打下了坚实基础。宿迁还积极探索开展骨灰安放流向跟踪管理,吸引丧户使用生态葬法。2015年,沭阳县、宿城区在全市率先出台生态葬奖补激励政策,对生态安葬给予奖励和价格优惠。2015年,全市采取节地葬5010例,采取不保留骨灰生态安葬72例。目前,当地正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要求,起草《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报市政府研究同意后,由九部门联合发文施行。主要内容包括探索实施生态葬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引导群众选择生态葬法,鼓励公墓生态墓区提供免费或低价骨灰安葬服务,推动节地生态安葬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