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去年207个基地安置带动8204名残疾人就业增收
“上周末,我们草莓园光接待旅游公司的游客就有45人,两天销售近6000元。”3月是草莓上市的季节,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草莓园的主人黄永红话语中流露出喜悦。他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但这并未阻挡他创业的热情。
我省去年未脱贫的57万低收入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84.9%,成为脱贫任务中难啃的“硬骨头”。因残致贫群体如何脱贫?
自强自立,不能等命运来救你
50多年前,黄永红被医院诊断为小儿麻痹症。但坚强的他选择告别亲人,外出打工。2013年,戴庄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优惠的政策和创业环境,让他萌生回乡创业的想法。“当时回乡种草莓,不懂技术,资金也不足,心里真的很没底。但残联的领导、省农科院的专家,还有赵亚夫老师等人,给了我创业的技术和勇气。”黄永红说,他已在2017年成功脱贫。
44岁的桂祈玲2014年打工时被机器绞伤手臂,被鉴定为三级伤残。2015年拿到残疾证后,她进入残疾人扶贫基地,每天打零工。“前几年,我开始学着养羊,渐渐有些收入。现在养了20头羊,每头大概能卖1000多块钱。”桂祈玲说。
2013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朱春荣是残疾人家属。“非常感谢这个基地,给我们残疾人和家属工作奋斗的机会。我帮村里管理有机水稻53亩,每亩能有700元收入。”
“近年来,戴庄村有15个残疾人在我带动下,有的搞桃园,有的种蔬菜,有的种草莓,全部摘掉贫困的帽子。”黄永红说,“残疾人不能等着命运来救你,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政策帮扶,让残疾人轻松上阵
“为鼓励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基地设有20多亩钢架大棚,用于种植高架草莓,头三年不收租金,鼓励残疾人致富创业。戴庄村残疾人扶贫基地依托赵亚夫指导建立的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布局、技术指导、标准化种植,以及统一收割、统一包装、统一组织产品销售“六个统一”。
黄永红20亩的草莓大棚园中,每到周末,慕名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每亩草莓园能有2万元收入。”黄永红说,残疾人家庭家底薄,加上农产品种植投入大,后续资金不足。天王镇残联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政策优惠,还让他们可用草莓等实物抵交租金款。
句容市残联给予基地部分资金扶持,基地减免了前几年11亩高架草莓大棚的租金,还邀请赵亚夫现场指导,提高产量增收效益。目前,基地面积约4000亩,这些年通过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资金及营销扶持,辐射和带动周围80多户残疾人发展有机越光大米、有机水蜜桃、蔬菜、草莓等项目,共安置50多名残疾人在基地从事农产品包装等力所能及的工作。
产业发展,带动更多人脱贫
自2016年至去年底,我省累计有20.9万贫困残疾人脱贫,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去年我省把促进有就业条件残疾人就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全省新增残疾人就业16113名。”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万力说,去年我省实现“残疾人之家”乡镇(街道)全覆盖,建立“残疾人之家”1817个,5816名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得到托养、辅助性就业等服务。207个基地安置带动8204名残疾人就业增收,933人得到康复扶贫贷款扶持。
“我们联合人社、扶贫、商务、农业等部门,共举办35期职业技能培训班、27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290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盐城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说,残疾人需要不断提升“造血”的能力。
产业发展是脱贫治本之策。沛县爱心互助蔬菜种植合作社与徐州农管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实现经济利润360余万元,该县湖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江苏庆安集团公司合作,投资600余万元拓展螃蟹、对虾、土鸡养殖等项目,安置带动110余名残疾人走上脱贫路。(朱 璇)
原标题:我省去年207个基地安置带动8204名残疾人就业增收 就业扶贫帮他们摘掉“穷帽子”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