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0名“新鸟巢一代”成田径世锦赛最美名片

25.08.2015  01:42

  2015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拉开序幕。当观众把目光聚焦于一个个明星运动员时,2760名年轻的“新鸟巢一代”志愿者正默默地为赛事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他们,是身在赛场却看不到比赛的幕后英雄,是北京田径世锦赛最美的名片。

    4分钟准备好颁奖国旗

  自8月15日上岗以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马天元和她的同学天天“”在鸟巢国旗储藏间。身为竞赛部国旗管理组的志愿者,他们需要每天核对这里的214面国旗,颁奖时需要哪国国旗,他们要迅速准备好。

  国旗储藏间位于鸟巢一个很不起眼儿的角落。大约一面墙高的架子上,整整齐齐码放着一个个类似于羽毛球盒的圆筒,每个筒长38厘米。“里面装的是各个国家的国旗,每筒里面大约装有3至4面。”马天元告诉记者,“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国旗,我们按每个国家的首字母进行分类摆放。

  每项比赛最终结果出来,国旗管理组的志愿者们先要确认冠军、亚军、季军,然后两人一组,找旗子、插入旗杆、简单熨烫。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分钟。

  根据赛程安排,颁奖时间间隔最短的只有一二十分钟。为避免出现纰漏,志愿者们赛前已演练了上百遍,如今已非常熟练。即便如此,他们也丝毫不敢放松,稍有空闲,就拿出旗谱来认。“这么重要的赛事,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差错。”马天元说。

   追着运动员发通知书

  同在竞赛部当志愿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吴雯的工作是给获奖运动员发通知书。由于运动员赛后要先去进行兴奋剂检测,怕找不到运动员,赛后,她经常追着运动员跑,告诉他们什么时间、该在哪里领奖。如果是隔天颁奖,她还会千叮咛万嘱咐运动员别记错时间。

  吴雯提前私下里做了不少功课。她找来女子铅球、男子10000米等项目获奖呼声较高的运动员的照片,挨个儿来认。“外国人长得太像了,记住他们的面孔和名字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好在小吴的记忆力不错,没几天,她便能自如地“纸上谈兵”了。

  每当把获奖通知书发到运动员手中时,吴雯总会认真地检查通知书上的姓名,并让运动员签字确认。据她解释,每项比赛的奖牌只预备了三块,“万一名字写错,奖牌就不能用,浪费了多可惜!

    制作证件实现“零误差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身在赛场却看不到比赛”——用这句话来形容清华大学研二学生魏桢所在的志愿服务岗位,一点儿不为过。

  每天早上8时,魏桢都要准时赶到玲珑塔东侧安检口的主制证中心,为运动员、安保人员、技术人员等办理证件,直到当天22时才能“收摊儿”。相比之下,制证中心的志愿者上岗最早,结束最晚,从8月6日起,一直要坚持到赛事的最后一天——8月30日。

  审核身份、现场照相、打印、贴防伪标签和芯片、塑封、激活芯片……制证流程看似简单,可着实是个细致活儿,尤其是当数千张证件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制成时,就特别需要志愿者拥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8月12日,眼看就要下班了,近5000张安保人员申请一下子堆到了魏桢他们眼前,要求“当日完成”。志愿者们创新方法,利用5位数证件编号进行检索,以前两位分类,后三位按照大小排序,3小时便完成了这个“急活儿”。

  截至昨天18时,仅主制证中心就已制作30120张证件,实现“零误差”。

   最小志愿者年仅15岁

  “您好,请不要拥挤,注意安全。”这两天,细心的观众会在鸟巢H1口发现一张特别年轻的面孔,他就是负责引导观众的志愿者张锦麟,今年只有15岁,是参与此次北京田径世锦赛服务的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张锦麟来自山东威海蜊江中学。自小学六年级起,他每年暑假都会来北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听说北京举办田径世锦赛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爱打网球、热衷骑行的他兴奋地报了名,并幸运地通过审核,成为一名光荣的赛会志愿者。

  8月13日到京后,他一直住在望京亲戚家里。为了更好地服务赛事,他提前上官网查看了赛程和相关要求,培训之余,还认真了解到一些宗教习惯,学习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如心肺复苏等。开赛以来,无论被安排在哪个时段服务,他都会提前两小时到岗。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实战演练。”张锦麟透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今后我打算到北京来上大学,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时,我再去当志愿者。

  来自团市委的统计显示,参与北京田径世锦赛的2760名赛会志愿者中,“90后”的比例超过94%,这些“鸟巢新一代”已成为大型赛事志愿服务的主体。(记者 贾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