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学生试当“残疾人”体验日常生活
在黑暗中体验盲人行走。
进入“认知屋”体验。
坐在轮椅上模拟肢体残疾人行走。
体验公交车无障碍轮椅升降机。
7月11日上午9:00,来自外国语学校、实验学校、城中小学、新港城初中、城南小学、生祠小学等学校的15名学生,来到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生命阳光励志馆,通过对残疾人日常生活的模拟,亲身体验并深入了解残障人员的不易和艰辛,感受残疾人的坚强和乐观。
体验一:黑暗中“盲人”艰难前行
在生命阳光励志馆“暗夜之视”展厅,15名学生来到一道厚重的黑色帘幕前。
“在这里我们可以体验到盲人朋友在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大家准备好进入黑暗了吗?”讲解员问道。顿时,不少学生心生不安与恐惧。“好紧张!”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孩子们纷纷戴上眼罩,左手拿着盲杖,脚踩盲道,进入体验区。
进入黑幕后,孩子们完全沉浸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哇,什么也看不见。好害怕!”“里面不会有什么恐怖的东西吧!”“要是没有盲道和盲杖,这路该怎么走呀?”黑暗中,孩子们小心翼翼,脚踩盲道,伸出右手一一摸索展示墙里的小物品。他们在战战兢兢中始终不敢迈开步子,每走一步都要先伸出一只脚在前方试探一下,好在有手中的盲杖可以作为黑暗与慌乱中的依靠。短短几十米的路程,让孩子们惊叫连连。平时不到一分钟的路程,孩子们走了近五分钟。
“盲人太不容易了。黑暗中我胆战心惊,难以想象残疾人平时的生活。”来自外国语学校的鞠博文深有感触地说。
体验二:“认知屋”内头晕目眩
“这里向我们讲述的是精神和智力类残疾的相关知识。”穿过“暗夜之视”的黑幕,学生们来到了第二个体验区“认知之失”展厅。“咦,这扇门怎么会是斜的?”来自实验学校的何思远来到一扇门前,不禁心生疑虑。“在我们眼中,很多人认为它是斜的,其实这是由于参照物的不同,导致认知方面出现错误。”讲解员介绍。
随后,大家跟随讲解员走进“认知屋”。孩子们被各种旋转的图案包围,感觉头晕目眩。“这就是精神处于短暂混乱状态的感受。”讲解员介绍完后,孩子们表示:“原来精神残疾人员是这么的痛苦和无奈。”
体验三:坐轮椅、绑鞋带手忙脚乱
“这是两台高科技轮椅,我们可以体会到下肢残疾的朋友们在生活中出行的不便。”在“行动之艰”体验区,讲解员的话音刚落,生祠中心小学的顾一楠就连忙坐上轮椅、戴上眼罩。这时,顾一楠的眼前出现了3D模拟社区的情景。
“双手握住轮椅的钢圈,向前转动是前行,向后转动是后退。左拐的话,左手不动,右手向前转动钢圈……”顾一楠按照讲解员的介绍操作着。“怎么不能向前?”一开始,顾一楠在轮椅上使劲地转动着钢圈,但轮椅却纹丝未动。她使出浑身力气,用力地转动轮椅,但轮椅时而撞上路边的绿植,时而不听使唤地向另一个方向拐去。“左右手不能协调,转弯起来特别难,手好酸呀!”几分钟体验下来,顾一楠连连喊累。
在解鞋带、系鞋带区域,实验小学的晏艺庭体验了单手系鞋带,她用右手的两个手指捏着两根鞋带,不知如何是好。“我可以用嘴帮忙!”只见她用嘴叼着一根鞋带,右手抓着另一根鞋带试图将鞋带绑上,但依然没有成功。晏艺庭有些沮丧:“真的太难了。我从来没有想象过如何单手生活,连系鞋带这种小事都不会做了。残疾人真的很不容易。”
体验四:无声世界里猜成语
“静默之语”区域同时包涵了听力残疾和言语残疾两个部分。“这是一种特别设置的玻璃装置,在里面我们听不到任何声音。只能通过看玻璃门外人的手势猜成语,猜对三个成语后门锁将会自动打开。”讲解员说。
来自外国语学校的沙铭杰戴上耳罩进入房间,体验无声的世界,房间外的喧闹声一点都听不见。这时,屏幕上显示出成语“龙飞凤舞”,不少同学在外手舞足蹈,沙铭杰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成语,成功选择了“龙飞凤舞”。当出现“见钱眼开”时,一位同学迅速从口袋里掏出10元纸币,让大家忍俊不禁。可是,当屏幕上出现“天马星空”时,孩子们有的手指天空,有的学着马儿奔跑,令沙铭杰不知所措。观察了一会,沙铭杰选择了“汗马功劳”。
“因为屏幕上有选择,所以只要猜对一个字就能猜出成语来。但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听力残疾和语言残疾人根本没有选择,要想知道别人在说什么,真的太难。”沙铭杰说。
随后,孩子们又来到了户外的“共享阳光”展厅,参观了解了无障碍语音播报公交站台、公交车无障碍轮椅升降机、无障碍语音提示过马路、盲人足球场……当天上午,孩子们通过对残疾人日常生活的模拟,体验了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生存艰难。“他们真棒,他们克服了我们不能想象的困难,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都坚强。”“通过体验,我们直观地感受了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易,我们应该多帮助残疾人。”体验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
(全媒体记者严云秋 摄影严云秋 通讯员刘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