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中学多名学生腹泻呕吐 元凶原是诺如病毒
漫画沈江江
核心提示
3月26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有多名学生出现腹泻呕吐的现象,疑似食物中毒。事实究竟是什么?根据市疾控部门给出的检验结果,“元凶”是诺如病毒。
■市民报料
多名学生疑似食物中毒
中国江苏网3月28日讯 26日中午,记者接报称,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初一某班多名学生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学校发现后立即通知了学生的家长,并采取了消毒措施。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告诉记者,出现集体呕吐、腹泻症状的是初一年级学生。市教育局透露,出现腹泻、呕吐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初一某班,人数为5到6人。
出现症状的一些同学表示,先前吃了学校小卖部的面包和矿泉水,怀疑是食物中毒,也有同学怀疑是体育课后喝了凉水导致腹泻。学校一位负责人联系记者称,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的现象发生在当天上午8时。随后,校方又对其他班级进行了排查,发现也有个别学生出现同样症状。
“这些学生均被家长接回或送医,学校也对初一年级的各个班级进行了消毒。”该负责人称。
■记者求证
初步判断系诺如病毒引发
“我们初步猜想,可能是体育课后饮用矿泉水导致受凉,所以出现了腹泻、呕吐的症状。”该校吴姓主任告诉记者,事发后,学校已勒令小卖部暂停营业,并将所有面包和饭菜送检。
那么,同学们腹泻呕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相关负责人展红介绍,当天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后,为谨慎起见,校方已将小卖部面包及食堂饭菜全部封存送检。
随后,记者联系了扬州市卫生监督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接到家长电话后,迅速投入调查,“我们将生病的孩子集中在一起,采集样本。”
昨日,通过对样本的检测,市疾控部门给出了检验结果:初步判断疑似诺如病毒,并非食物中毒。
■学校应对
紧急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诺如病毒是春季容易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这种病毒在集体人群易形成暴发,康复期一般在两到三天。”昨日上午,市教育局紧急部署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
“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加强对病毒的认识;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强化疫情防控和处理工作。”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此前我市开发区施桥小学以及全国多地中小学也都出现过诺如病毒。
教育部门、疾控部门要求学校在发生疫情后第一时间上报,家长、老师多敦促孩子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或半生海产品、食用烧熟煮透的食物、生熟分开,这种疫情可防可控。
■专家分析
传染性强 中小学生易中招
一般来说,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的季节。近来,一些学校曾出现多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
市疾控中心急传科科长张军表示介绍,诺如病毒感染是由诺瓦克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潜伏期常见数小时至3天。开春后,诺如病毒感染多发,感染对象以中小学生为主。
为何感染诺如病毒会被误认为食物中毒?专家解释,由于诺如病毒主要造成胃肠道感染,与食物中毒一样,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诺如病毒还被称为“胃肠道流感”,所以容易被混淆。
“其实这个病毒不光感染孩子,对各年龄段人群的致病率都差不多。”专家介绍说,诺如病毒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传染性较强,通过接触、水源、食物、呼吸均可传播;二是以群发为主,好发于幼儿园、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孩子身体抵抗力较成人弱,感染后出现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较成人更强烈。
少量多次喝水 2-3天可自愈
爱子心切的家长看到孩子出现诺如病毒症状后,往往着急送医,其实大可不必。苏北医院儿科专家舒桂华表示,一般情况下诺如病毒不致命,也无需使用抗生素,患者可自愈。这是因为诺如病毒本身具有自限性,即使不吃药,一般扛两三天就好了。
一般来说,孩子感染诺如病毒后常出现呕吐症状,应让胃肠休息1-2个小时,可少量多次地喝一点水或大米汤。其次,别吃易腹胀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等。再次,坚持清淡饮食,减少肉、蛋等高蛋白、高能量食物摄入。另外,如伴有腹泻,要注意补水,可使用口服补液盐。
如果孩子在胃肠休息后,仍然剧烈呕吐,甚至连水都喝不下,还伴有剧烈腹痛、大量腹泻、尿量减少、持续高热、大便带血、精神不好等症状,就必须马上就医。
最后,舒桂华提醒,要预防诺如病毒,最好嘱咐孩子勤洗手、多喝白开水、多吃熟食、不吃生冷食物、注意个人卫生等。幼儿园、学校、家庭都应注意定期消毒、开窗通风。
【预防妙招】
这样预防诺如病毒
1.注意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加工食物前。
2.水果蔬菜应认真清洗。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3.提倡喝开水。
4.诺如病毒感染儿童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
5.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6.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手套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