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兼职诈骗乘虚而入 俩月近20名大学生共被骗4万多

07.01.2015  22:24

  中国江苏网1月7日讯 正值期末,很多大学生陷入囊中羞涩的境地,一些羞于向家长开口要钱的大学生们,便想到了做兼职。然而,不少大学生却因此陷入网络兼职诈骗陷阱。开发区警方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仅去年11月、12月两个月,大学城里各高校就有近20名大学向警方报案,称在网上做兼职时被骗,被骗金额共计4万余元。对此,警方提醒大学生们,找兼职,最好远离网络,在现实中选择。

   骗局一: 赚钱如同网游 接任务去冲关

  “这些网络兼职,在形式上大多采用完成任务的方式。这和网络游戏很相近,这就会让同学们疏于防范。”昨日,提起这段时间以来,在大学生间屡屡发生的网络兼职诈骗,枚乘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向记者详细剖析了此类案件的特点。

  “网络兼职,大多不需要太多的体力劳动。在电脑前,为所谓的网店卖家刷刷信誉等即可。”民警认为,这迎合了部分大学生“少出力能赚钱”的心理。

  据了解,在这种诈骗中,不法分子一般会要求大学生们先购买一两张手机卡,告知其完成多少个任务后,就会有报酬。在此过程中,为了将诈骗进行得更逼真,不法分子会在大学生购买一两张后,及时返还相应的报酬。

  随后便会告知,这是任务完成的奖励,但接下来的任务会更难,奖励也会更多。这样,慢慢地消除了大学生的防范心,同时要求他们购买更多的手机卡来完成任务,从而将学生们引入更深的陷阱。而当大学生们为了赚取更多地奖励,购买更多的充值卡之后,这些人就会在网络上消失。

  “这很像网络游戏上的冲关。”民警们在和一些被骗大学生的聊天中感觉到,这种任务化、冲关化的“工作形式”,很能调动大学生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的兼职大学生,被骗去了7000余元;有的甚至会为了完成更多的“任务”,向别人借钱。

   骗局二: 营造神秘感 利用学生经验不足下套

  除了如网游的“做任务、冲关”,还有一些网络兼职诈骗利用大学生们对社会一知半解的特征,营造出一种“神秘的真实感”。

  记者了解到,受骗大学生中,也有人想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劳动换取报酬,比如做网上打字员、店铺工作人员等。但在这些兼职岗位中,不法分子同样挖出了一个个陷阱。

  据警方介绍,在网络打字员的招聘中,不法分子往往会很神秘地告诉大学生们,材料会通过邮寄给了他们,而打字的报酬之所以高,是因为其中涉及到企业商业机密、甚至国家机密,要先交纳保密费、保证金等等。赚钱心切的大学生们,为了获得材料,一般都会先把这些费用付给不法分子。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在同城网站上发布一些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当大学生们通过这些信息和不法分子取得联系后,不法分子们便会以通过面试可以上班为由,向大学生们一步步地索要服装费、保证金、体检费等林林总总的费用。甚至还会很直接地向大学生们索要好处费。

  “其实只要多想想,就会发现,在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缴纳这些费用的。”但民警告诉记者,不少受骗的同学们称,“社会上就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情,想要找到兼职,就应该交这些钱”,“这正是利用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很幼稚、片面,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民警说。

   民警提醒:要在现实中找兼职

  了解到网络兼职诈骗的形式,是不是就能通过宣传,让大学生们远离网络兼职呢?民警坦言,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些网络兼职并非全是诈骗,有的的确是真的。并且,不少受骗的大学生告诉民警,他们周围也确实有同学、朋友通过类似的网络兼职找到了工作。

  “其实真的网络兼职的形式,和不法分子设计的诈骗,多是相似的。在最终骗取钱财之前,很难清楚地察觉到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对此,民警建议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想要找兼职的市民,找兼职,不要轻易地在网络上寻找,最好在现实中找。即使是通过网络上获取到招聘信息后,也要在现实中进行多方面核实。而当涉及到要先交纳费用的情况,更要慎重。(周倩 何剑峰)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