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34名大专学生学籍被“调包” 学生不知情
在学校各自完成2至3年的学业后,学生竟意外发现学籍在另一所学校。这样的怪事发生在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的234名大专学生身上。
学籍被“调包”,是如何发生的?能否得到妥善解决?这一事件既引发人们对民办高校招生和办学乱象的关注,更暴露出相关监管的缺失。
学籍被“调包”学生完全不知情
日前,多名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大专学生,在大理分校各自完成2至3年的学业后,返回昆明校本部继续完成未来的学业时,却被告知他们的学籍不在校本部,而是远在云南文山的三鑫职业技术学院。
学籍与学生的入学、休学、毕业、升学等紧密挂钩,是学生管理的最重要依据。记者赴学校采访了解到,此次学籍被“调包”事件共涉及该校2012级、2013级的护理、口腔、康复、检验等6个专业234名学生。
得知这个消息时,2013级的小维(化名)当时就呆住了。她告诉记者,当年录取通知书上分明印着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与云南大理农业学校(2014年升级为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招生,而当年招生的张老师、郑老师曾告诉她在大理农校上两年学后,可回到校本部上学。在回校本部前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籍在三鑫职业技术学院。
“没有学籍就像没有身份,感觉两年学白上了。”小维说。
小维介绍,新兴职业学院是一所老牌医药专科学院,以医学专业见长,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小有名气,就业率一直较高,这也是同学们在乎学籍是否在新兴学院的重要原因。
违规合作办学私下调剂学籍
新兴职业学院院长关祥祖介绍,由于就业好,学院每年招生指标都能招满,2011年底,学院张老师和郑老师想在大理开一个办学点,他就支持并委托两位老师前往大理洽谈。
之后,新兴学院与大理农校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办学时间为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办学协议复印件上注明:成立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五年一贯制大专“云南省大理农业学校教学部”项目,前三年在大理农业学校就读,后两年在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就读。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住宿和日常生活管理,招生、管理和教学都是新兴学院派老师来负责。
2013年教育部下发文件,严格规定医学专业不能与非医学专业的学校联合办学。关祥祖口头通知了张、郑停止招生,但两人仍继续招生。关祥祖说,两位老师在2013年11月已从学校辞职。
三鑫学院院长李慧林告诉记者,当年新兴学院招录考生过多,三鑫学院又有指标空缺,因此学院就作出承
诺帮新兴学院解决学生的学籍问题。新兴学院将这些学生信息汇总后交由三鑫学院录取、办学籍,还说以后再给这些孩子转学,后来大家都很忙就把这事耽误了。
学籍“调包”事件引发纠纷后,云南省教育厅组成调查组初步调查证实,该事件是由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与大理农业学校违规合作办学,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和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不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违规招生引起,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云南省教育厅协调让学生学籍回“家”
目前云南省教育厅已责令三校彻底清理涉及学生的学籍、专业等情况。云南省教育厅民办教育处处长曾传虎说,只要孩子们按期完成学业,将会获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书。
“学籍调包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从表面看是民办高校的生源不足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而实质上是一些民办高校打着‘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的幌子,搞利益分账。”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罗志敏指出,在招生工作中,保障学生、家长的知情权、选择权是必须把握的底线。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春光指出,生源和招生指标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每招一个学生就有一定利润,招得越多办学收益就越高。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招生计划完成率与学生报到率低,一旦指标完成不了,招生老师就打着合作办学的旗号把指标倒卖给其他学校。
“该事件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民办学校招生的失序,背后是监管的失灵。”李春光说,很难想象在信息时代,学生几年时间不知道自己学籍和相关身份情况,这说明教育主管部门信息化工作滞后。
云南省教育厅一工作人员说,每年每所民办高校上报的招生名额数据那么多,也不可能每个学生去核查。
目前相关调查工作还在进行。云南省教育厅表示,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对违规违纪行为,将一律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教育厅也与三校沟通协调寻找解决办法,希望能让学生学籍回“家”。
此外,云南省教育厅已从8月12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专项清理整顿民办学校违规合作办学的情况,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