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蔬菜村,差距咋就这么大

11.12.2014  16:18

  守着白菜白忙乎,让天鹅村的菜农犯了愁。丁亚鹏摄

  中国江苏网12月11日讯 11月下旬,记者在海安县海安农场天鹅村和海安县李堡镇光明村两个蔬菜生产专业村调查采访,发现自然条件相同的两个蔬菜专业村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天鹅村主打蔬菜大白菜、包菜行情低迷,又现菜贱伤农;光明村蔬菜品种又多又时新,丰产又丰收,万元田块占到40%以上。

  都是蔬菜村,效益大不同

  天鹅村和光明村均有近30年的大面积种菜历史。天鹅村人少地多,全村543户1650人,耕地面积3500亩,每家耕地少则四五亩,多则十几亩,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300元,低于海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9元。光明村则人多地少,全村有1800户村民4500多人,耕地7100亩,最少的农户仅1亩多,最多的有10亩,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6000元,领先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个百分点,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富裕村。

  记者在天鹅村采访时,遇见一位农妇用三轮摩的堵住一辆贩运蔬菜的大卡车。这是怎么回事呢?“有钱赚我们也不会为难她。”菜贩子向记者倒苦水,包菜本身利润低,这个农妇送来的规格太小不好卖,让她把小的挑在一边,大的全收,她不乐意,就堵着卡车不让走。一旁的帮工告诉记者,今年的包菜、大白菜行情都不好。包菜地头收购价两毛五一斤,亩均产值1000元,而农本就需要600元,算上人工就是亏本;大白菜刨去帮工队采收、装运等费用,菜农实际到手的每斤只有7分钱,而成本最起码一毛。收了近20年大白菜的农民经纪人缪桂龙说,今年大白菜的行情差不多回到了8年前。

  而在光明村,大白菜早已不是主打菜。村支书王加明解释说,近几年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换茬口,大白菜已压缩到不足3000亩,莴苣、丝瓜、新品马铃薯、香菜等成了主打品种,目前全村收入逾万元的田块超过40%,达到3000多亩。

  地头小喇叭,连着大市场

  在光明村采访,记者看到不少农户屋前电线杆上安装了喇叭。在离村委会不远的“华联蔬菜收购处”,记者碰到正准备出门的农民经纪人潘义华,他家门前电线杆上有8只朝着各个方向的喇叭。“早上五点起床,六七点开始广播,货源紧张就多广播几次,到八点钟收购就结束了。”老潘说,今天配走了六七百斤香菜、1000多斤野菜、5000斤莴苣。“每天上午八点前,这些小喇叭轮番上阵广播收购信息,好不热闹。

  “我们只负责种菜,卖菜全部由农民经纪人负责。”说起卖菜,12组村民沈国强颇为得意。据了解,光明村有50多名农民经纪人活跃在上海、苏南等各地市场,除了帮助销售蔬菜,还把市场上有价值的热销品种信息、高产新品种等一起带回村里,通过合作社进行推广。王加明告诉记者,种菜户基本上都加入了村里两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加上几十名农民经纪人参与蔬菜销售,“村里的菜不愁销,没有卖不掉的。

  而在天鹅村,蔬菜生产多少年来仍一直抱着“老两样”:包菜和大白菜,一年两茬。赚也种,亏也种。“年年种的原因,一是老百姓种习惯了,二是没有人给村民提供市场信息。”说起村里蔬菜生产,党支部书记许其法表示很苦恼,“村里虽然也有农民经纪人,也有经济合作社,但是一盘散沙,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5组菜农吴桂霞一脸茫然:“虽然也听说今年种莴苣效益好,但村里还是没人种莴苣,种了卖给谁?

  多品种多茬口,创新是王道

  “不能单靠一个品种打天下。”这是记者在光明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二组村民施美芸说,大白菜好种好长,这些年种的人太多了,市场必然过剩。为此,她把种大白菜的茬口改种了贝母,目前种了3亩贝母,到明年四五月份就有收成了,按当下行情测算,亩均效益万元不成问题。前几天采摘的香菜,每亩收益达到四五千元,而且一年能种四五茬。

  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光明村已由一年两茬调整为一年三茬、四茬,甚至五茬,增加了青毛豆、大椒、花菜、菠菜、野菜等小品种,一年到头,田里都有菜卖。“既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能力,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南通市市场信息处负责人杨建说,天鹅村和光明村两个村蔬菜生产的不同方式和不同效益启示我们,如今种菜要赚钱,首先必须发挥“合作社+农户”和“农民经纪人+农户”的组织优势,把田头跟餐桌紧密连接起来,方可避免菜贱伤农。其次,必须时时创新,创新种菜的品种和方式,变单品种为多品种,变一年两茬为多茬,变自然种植为高科技种植,这样才能提高种菜效益。

  本报记者丁亚鹏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