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场竞技、同开香槟、同台颁奖
中国江苏网讯(徐鑫)业余自行车选手参加本届环太湖自行车赛是一大亮点。细心的车迷们不难发现,比赛开始职业选手鸣枪出发后不久,一批同样身着专业骑行服、脚踏专业公路车的业余车手们紧随其后,在同样的职业裁判监督下,在同样的起点拱门前,蓄势待发,等候发车,其紧张气氛不亚于职业车队。环太湖资深专家田老表示:“在观赛者看来,与之前出发的国际级高水平车队相比,这些车队更接地气一些,因为他们都是来参加环太湖业余俱乐部巡回赛的。”业余组比赛除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业余车手之外,还有来自承办地当地的业余车手、网民车手,因此在观众群中颇有人气。
45支车队参与 业余组不“业余”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交相辉映是环太湖组委会的三大理念之一。本次环太湖组委会特意增设了业余俱乐部巡回赛。在9个赛段中的无锡滨湖绕圈赛、南通—海门、武进春秋淹城—西太湖、宜兴阳羡风景区绕圈赛、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吴兴—长兴、苏州湾吴江绕圈赛这6个赛段中开展赛事。
业余车手其实不完全都是业余,很多车手的装备也很专业。虽然比不上职业车手动辄6、7万的自行车,但一般也都价值3、4万元。业余车手们没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拥有一辆3万左右的自行车就已算中等偏上配备,难怪车手们都将之视为珍宝,爱护有加。
从9月中旬开通报名通道的一个月内,共计45支业余自行车车队报名,其中,有14支车队参加六站的全程比赛,各赛段参赛队伍数量分别是:无锡站26支、南通站19支、武进站18支、宜兴站22支、湖州站16支、吴江站19支。
“从俱乐部来看,国内最好的12支队伍在我们这里已经报名过半了,这反映出我们的赛制和业余赛得到了很多业余自行车爱好者的热爱与支持。”环太湖组委会秘书长陈小平表示。
胡浩和他的“闪电中国”俱乐部车队此次报名了全程比赛。别看他们目前只是业余组,但他们平日里的训练强度丝毫不亚于国内外某些职业车队。每天定时定量的骑行训练、每周的晨骑夜骑,以及赛前的高强度集训等等,都让“闪电中国”成为目前国内自行车俱乐部的佼佼者,在本次业余赛的团体积分中一直稳坐第一。
同场竞技开香槟 圆职业车手梦
宜兴等部分业余赛段中,由于赛程较短、赛道难度较低,有部分业余车手甚至可以与职业车手一较高下。很多业余车手激动地表示,名次并不是参赛目的,他们更多是想亲身体验一下国际性赛道,感受职业赛与业余赛同场竞技的氛围,挑战自我的同时,还能一睹自己心中偶像的风采。
“对于一名业余车手而言,由于对自行车运动的挚爱,此生最大的梦想便是能成为职业车手。”全程参加本次环太湖业余赛的RTS-森地客中国车队中19岁的小将张虔铭告诉记者,环太湖业余俱乐部巡回赛是他今年参加的第一场赛事,业余赛让他们有了与职业车手同场竞技的舞台,经过10个月的集训,相信今年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他和俱乐部里的所有队友一样,都渴望成为职业车手,而现实的残酷就在于,这样的梦想在很多人的一生中都很难实现。然而环太湖自行车赛增设的业余组赛事,给了他们参赛的动力。
除了完全仿照专业的赛制,同场展开竞技外,赛后的颁奖环节也是和职业赛无差:登台领奖、开香槟,甚至还能享受到职业赛的偶像亲自为自己颁奖的待遇,这样的体验也算是圆了他们的职业车手梦。
百姓身边的赛事普及推广自行车运动
事实上,早在去年的环太湖赛中,组委会就已经尝试着把国际荣誉骑行改成业余赛,并在无锡作了单日的试点。“去年办得很成功,反响很好,今年在很多人的响应下在此基础上做了调整,推出业余多日赛,这在目前国内还是很少见的。”陈小平介绍。
截至11月6日,业余组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5场,成为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自创办6年以来最大的亮点之一,填补了业余联赛的空白,丰富了环太湖全民健身行的活动内容,扩大了群众参与度,又打造了体育休闲旅游品牌。
陈小平还表示,今年的业余赛还有一大特色,就是组委会有一个外卡保留的15支队伍,参与业余赛的6座城市里,以城市俱乐部为名参赛,设立一个城市奖,从而让市民关注这项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运动,未来各个城市的队伍还可以代表他们的俱乐部加入到环太湖组委会里共同参与赛事。
随着最后一站苏州吴江赛段的即将到来,本次业余俱乐部巡回赛也将迎来最后一场角逐,届时,业余赛的个人总冠军和团队总冠军也都将获得全国瞩目的荣誉和数目较为可观的奖金,这对于促进职业赛与业余赛相结合,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相辉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年澳网外卡赛来到南京时,其首席执行官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普及和推广这项运动是一生的使命。”著名的澳网尚需要普及推广,尚在襁褓中的环太湖自行车自然不能例外。与国外相比,国人对自行车更多还是当一种代步工具,还没有形成自行车运动的成熟氛围,但陈小平和组委会的所有成员都相信,业余赛的持续举办,将会吸引更多普通市民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扩大环太湖赛的品牌内涵,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让自行车赛不再遥不可及,真正成为身边的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