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亚辉:我的爷爷是抗日小小通信员
2005 年8 月,吉同余收到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 周年的勋章。正逢暑假,读大学二年级的吉亚辉与爷爷留下这张合影。
我的爷爷叫吉同余, 又名吉福康,生于1930 年7 月, 江苏盐城人。1942 年参加革命,194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 参加抗日游击队。新中国建立后,先后担任盐城县委巡视组组员,共青团盐城县委副书记。1990 年12 月离休。2014 年9 月10 日去世。
我的爷爷是一名抗战老兵。我从小就喜欢听爷爷讲战争年代的往事。1942 年,曾祖父去世,年仅13 岁的爷爷肩负起帮助曾祖母持家的重担。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爷爷卖过豆腐、油条,被欺压的仇恨与生活的艰辛帮助爷爷养成了沉稳的性格,而这使他有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小通信员。
当年抗日游击队在盐城串场河一带活动频繁,常常利用芦苇荡的掩护伏击下乡扫荡的日寇。为了通讯方便,游击队一般选择不易被怀疑的小孩作为通信员。爷爷为游击队送过几次信后,游击队长发现他勇敢、果断,便向爷爷灌输进步思想,劝他加入革命军队。
1942年秋天,爷爷正式加入了盐城县第一区游击大队。队长看他年纪小,让他当通信员。爷爷想要一把枪,找到队长:“凭什么别人都有枪,我没有?”还理直气壮地表示要用枪打日本鬼子。爷爷就领到了自己的第一把枪。爷爷一直对我自豪地说,这真是把好枪,正宗国产汉阳造,比鬼子的三八大盖强多了。
不久,游击队收到可靠情报,龟缩在县城的日寇出动了,他们将乘坐快艇下乡扫荡。爷爷跟随队伍埋伏在日寇必经的河道边,借助岸边的芦苇隐藏起来。爷爷回忆,当时手握钢枪,心里却不由地紧张起来,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与日寇正面较量。
当时弹药十分紧张,爷爷只领到了为数不多的几发子弹,队长一再嘱咐,要节省弹药,主要任务是将日寇赶回县城,让他们不敢随意下乡扫荡。
爷爷回忆当时的情形,仍然激动不已,仿佛战斗就发生在昨日。爷爷说,不知等了多久,来了两艘快艇,几十名日寇。他们非常谨慎,不断向河岸两边张望。
待日寇进入埋伏圈,队长轻喝:“打!”密集的子弹立即向日寇的快艇射去。队员们在芦苇荡的掩护下轻车熟路地转移位置,一时间让鬼子根本无法判断埋伏了多少人。日寇躲在快艇上胡乱还击,始终找不到目标。爷爷很快就打光了枪中的五发子弹,刚想再装弹时,队长却命令撤退。日寇损失了几名士兵后,搞不清前方还有多少游击队员,就立马掉转船头回县城了。
爷爷说,他还多次与战友潜入县城送信、侦察敌情。有一次,爷爷与战友接到任务,到县城侦察日寇近期动向。两人进城后发现日寇封锁严密,正当他们准备返回时,发现城门口偏僻处有两个伪军,其中一个要解手,另一个便落了单。两人觉得这是一个大好机会,爷爷主动上前与伪军攀谈吸引他的注意,战友则悄悄绕到伪军背后,突然出手勒住他的脖子。后来两人把绑好的伪军拖回营地,从其口中获取了日寇近期活动的重要情报。
1944 年,爷爷被编入新四军二师四旅,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当时日寇已是日薄西山,抗战胜利的脚步越来越近,爷爷心中也盘算着打完仗就回家乡。但直到1949 年11 月,爷爷才退伍回到阔别数年的家乡,到地方参加工作。期间,他参加了著名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
当年和爷爷一起从家乡出发参军的一百多人活着的只剩不到十个人,每次回
忆到这些往事,爷爷总是唏嘘不已。
正是因为如此,爷爷在工作中从不讲要求,他总说和牺牲的战友比,算是很幸运的了,他是在完成牺牲的战友建设国家的心愿。
十年前,爷爷获得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 周年勋章,并交由我保管;十年后,爷爷已不在身边,但每当我轻轻抚摸着这枚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勋章,爷爷的话犹言在耳。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检察官,今年31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