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各种祭扫祭奠活动
清明时节,北京。
90多岁的焦润坤老人这些天忙着参加各种英烈祭奠活动。
生于江苏常州的他在1937年南京沦陷后与亲人失散成为了孤儿,被国际难童教养院收养。1942年,焦润坤参加了新四军。
“战争年代,很多人像我一样失去了亲人,到现在都只能遥寄思念。”尽力擦拭,却遮不住眼角的泪花。“清明节既是怀念故人的日子,更应该是我们全民族凝聚情感、铭记历史的时刻。”
千余公里外的南京,石永固端坐在窗前。
亦如过往的很多年一样,他都会拿出自己的勋章挨个擦一遍,70多年前的枪林弹雨历历在目。
1944年,27岁的南京小伙子石永固参加了衡阳会战。作为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抗击近6倍于己的日军,血战了整整47天。
那47天里,石永固身边倒下了6000多个弟兄。
退伍后的石永固体弱多病、家庭困难,长时间在养老院生活,受到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和照顾。2013年民政部发文,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会保障。“现在的补助已经涨到了2180元,又有人照料,生活上过得很好,心情也很愉快。”97岁的石永固非常感动。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健在的抗日时期在乡老复员军人6.2万人,抗日时期的残疾军人1.8万人。在生活待遇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一定比例按月发放生活补贴、医疗补助和抚恤金。
昨天之所以区别于今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回忆依旧留在人们心中。
清明时节,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各种祭扫祭奠活动,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清明节前后举办两项常规性纪念活动:日本植树访华团一行在祭场献花,并前往和平公园修剪树木;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清明祭扫活动,届时将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遗属等参加。
4月4日,由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联合主办的“清明节的铭记——缅怀革命先烈”主题系列活动,正式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拉开序幕。4日至6日,博物馆将免费向观众提供鲜花用于祭奠英烈。此外,馆方还免费向参观者赠送抗战书籍、签名铭志,而且每天下午1时30分,在博物馆的多功能报告厅,馆方还免费向观众放映反映抗战题材的《大劫难》等爱国影片。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
家住沈阳市皇姑区的百岁老人高鹤年是一位东北抗联的老战士,1935年12月唱着《松花江上》,投身革命。“现在国家强大了,但我们绝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做出牺牲的英烈们。抗战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仍旧有重要意义!”
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推出的“缅怀先烈 圆梦中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上线一周年暨“清明节的铭记”专题正式上线,为今年的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预热氛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抗日战争研究》执行主编荣维木教授认为,今年正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人们祭奠在那场战争中罹难的数千万同胞,是为了牢记我们的民族在近代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要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牢记历史、面向未来,以清明祭奠的方式回顾历史,就是要鞭策人们为了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铮铮英名,忠骨长青。愿阳光普照大地,愿和平永驻人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5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