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照进司法一线促公平公正 南京检务改革显成效
2015年12月14日,南京市检察院通过微信、微博发布了一条重要案件信息——南京化学工业园区财政局原调研员吴庆豹(正处级)因涉嫌受贿罪被南京市检察院决定逮捕。
为确保群众的知情权,从2015年6月开始,南京市检察院建立了“南京检察‘周一发布’”制度,定期通过网络发布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办理的职务犯罪大要案、民生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件以及社会热点案例。
“以前,此类案件信息,往往要到案件判决之后才对外发布。”南京市检察院案件监督管理处处长丛燕燕介绍,现在不仅重要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立案侦查、逮捕、起诉、判决等信息及时对外公开,所有非涉密案件的程序性信息及法律文书,都在互联网上发布。而对于不得在网络公开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恐怖犯罪活动、未成年人犯罪等7类案件程序性信息,市民则可携带身份证在检察机关申请查询。
2015年以来,南京市检察院从四个方面开展网上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推进严格司法、公正司法,构建阳光检察机制。截至目前,共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1160件、法律文书61份,发布重要案件信息70件。
网上公开程序性信息,强化办案程序监督。该院案管部门坚持每天从检察内网中的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中提取数据,及时将在办案件的程序性信息公开至互联网,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出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后,即可在网上查询案件的案由、受理时间、办案部门、办案进程、处理结果等信息,同时接受群众监督办案程序是否合法。
网上发布重要案件信息,及时回应百姓关注。对有较大社会影响案件的立案侦查、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进展,及社会关注的已办结典型案件处理情况,南京市检察院及时在网上公布,充分保障群众对重大案件的知情权。
网上公开法律文书,有效促进办案质量。南京市检察院将符合公开条件案件的起诉书、抗诉书、不起诉决定书、刑事申诉复查决定书等法律文书,进行保密审查和技术处理后,及时在互联网上发布,以期通过群众监督,增强执法办案透明度,有效规范司法办案行为,促进公正执法。
网上预约辩护与代理,保障律师合法诉讼权益。如今,通过在线预约,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可提出在侦查期间会见,通信,查阅、摘抄、复制案件材料,变更或解除强制措施,提交或收集、调取证明材料,当面听取意见等预约申请。南京市检察院案管部门将及时在网上反馈办理结果。此举有效保障了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了办案程序,提升了办案质量。
在强化案件信息公开的同时,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努力强化办案过程公开。2015年初,南京市检察院制定出台《案件公开审查实施办法》,对案件事实、适用法律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及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加大公开审查、听证、答复力度,将全案事实、证据采信理由和法律依据全面公开,让司法办案更加开放透明。同时,积极引入外部力量参与司法办案,在严格执行人民监督员制度,
组织对职务犯罪案件撤案、不起诉等11类情形监督的基础上,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现场搜查、扣押冻结款物、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等具体司法办案活动,主动接受监督制约。
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检察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南京市检察院和11个基层院全部建成线上线下检察为民服务中心,受到最高检和省委领导充分肯定。成立以来,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实体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2400余人,接受各类查询1.7万次。
南京两级检察机关还成立了林志梅工作室等一批以干警个人命名的为民服务窗口,集受理、和解、救助等职能于一体,提供一条龙检察服务。同时在全国率先开通12309检察民生服务热线,与12345热线、110等互联互动,共接听来电、网络诉求5.7万次,受理申诉和查询1万余件,已办结或转办9100余件。
此外,南京在全国首创“检察开放周”活动,每季度最后一周集中开展检民互动,实行主题式宣传、菜单式服务,邀请市民群众参观司法办案场所,全方位了解检察职能和工作动态。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共组织开展检察开放系列活动326次,接待群众7700余人。
据悉,全市检察机关不断创新检务公开方式:成立新闻办公室,建立定期新闻发布会和专题新闻发布会制度,加强重要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市检察院《南京检察发布》微信平台、全市11家基层检察院新浪微博和微信公共平台相继开通。通过一系列举措,检察机关的重大部署、工作动态、重要案件、办案故事,能公开的一律公开,检务公开工作呈现出崭新气象。
“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深化司法办案公开,让阳光照进司法一线,才能促进公平公正,才能推动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南京市院检察长葛晓燕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