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江:一位老文化站长的艺术人生
新年刚过,靖江市元林老年大学摄影教师叶江就接到个好消息,他的摄影作品《穿越圣境》在泰州市的一个摄影大赛中获佳作奖。这样的奖项,对于叶江来说已经很平常。接触摄影近20年了,叶江获过很多奖,作品多次入选各级各类展出,他的获奖证书将一个大纸箱撑得满满的。
退休前,叶江的“主业”是文化站长,整整当了25年“泥腿子文人”。带领农民搞文化,事情不大、不多,却难办。他曾经为了竖个篮球架,跑三家企业求老板赞助,也曾经因为买不起荡湖船上的“船桨”睡不着觉,最后自己做了一个……总之,60多岁的叶江,还背着摄像机到处拍美景!他,还在继续书写着自己的精彩故事。
因家贫含泪放弃上美院
叶江从小喜欢画画,从七八岁时画“老公公拔萝卜”开始到现在的油画,几乎就没断过。当时家里贴满了叶江的画,附近的乡邻都知道叶家有个会画画的孩子。名气还从长安传到了季市,当时从上海美术工厂回来的袁子龙特地从季市步行到长安,参观了叶家。袁子龙建议叶江最好拜师,让老师点拨一下,发展会更好。19岁那年,叶江拜师张厚存学画。
起初,叶江经常画一些山水﹑松鹤﹑花草虫鱼之类的画,送给亲朋好友。1974年,他到大觉汽车制动器厂工作,有一天他走着去上班,碰到横河村一个叫卢锦元的朋友。卢锦元平时帮人家念念经之类,也会画会写,他骑着自行车,遇到了叶江,顺路带他一段。一路上,卢锦元建议叶江画中堂画。听了朋友的建议,叶江业余时间就开始画中堂了。他找好了临摹的“三星拱照”素材,买了10张铅画纸,一幅中堂由两张铅画纸拼接,中间画面完成后,周围的空白边用旧毛巾或纱头端上颜料均匀拍打,两头用准备好的竹竿卷上,第一幅带有花边的漂亮中堂画就这样完成了。没几天这幅作品就被勤盛村一丁姓村民看中,花5元钱买回家建房上宅用。
从那时起,叶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画一些纸质中堂画补贴家用。内容有的是从连环画上,有的是从美术杂志上,有的是从古书上,有的是从旧黄历封面﹑棒香包装袋上等临摹的。1976年叶江考取了浙江美术学院,但他当时已有了固定工作,再加上家庭贫困,拿不出学费,他含泪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渐渐的,叶江的名气越来越大,经常有人上门预订中堂画。当年,百姓家中房子堂屋都要挂中堂画,所以只要有人起新房,或过大寿都需要中堂画,叶江一年大概要画100幅左右。当时,工人一个月也就二三十元工资,叶江凭借画中堂画,一年收入已经两三千元。凭借着一支画笔,叶江支撑起了一个家。“我家两次翻新房,就靠卖中堂画。”叶江说。
文化站长和“穷当家”
1989年,当时的长安乡政府看中了能写会画的叶江,将他调到了乡文化站工作,一年后,又提拔他当了文化站站长。其实,文化站就叶江一个人,他也就是个“光杆儿”干部。
当时的长安乡,经济不发达,是个穷地方。叶江没有办公室,就在会议室里摆了张桌子办公。
“说是办公,其实哪有啥‘公’可‘办’啊!”叶江说。没有经济做基础,群众文化工作难以展开,叶江完全可以混混日子。可他却自己找活儿干,还干得认认真真。每逢乡政府开会,他都及时做好报道,自己动手设计、布置,将政府画廊搞得有声有色。靖江市里一年一度的文艺节,长安乡每年都有至少三至四个节目参加。
他回忆,那段日子里,真是绞尽脑汁搞文艺:“我都是先确定方案,将演员、剧本、经费预算全部弄好,再向领导汇报。吃苦在前,纠结在先,自编自导,自己做道具。有一年,荡湖船用的花船,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找不到船桨,我急得整夜睡不着。最后,找了块夹板,锯成船桨的样子,再刷上漆,凑合着用。就这样,我们每年都有三四个节目参加文艺节,最少的一年只花费了2000块。”
在他担任文化站长期间,长安乡还争创到“江苏省先进体育乡镇”的称号。争创过程,更为艰难!
“当时,乡里需要购买体育器械,市里体育局支持了部分资金,乡里又支付了一部分,其余的是我到乡里企业募集的。”叶江说。为了购买一个篮球架,他跑了三家企业,三家企业主分别认下了篮球架的钢管、篮板和涂料费用。
2000年,长安乡被拆并,叶江调到季市镇,担任文化站副站长,直到退休。
当了25年文化站站长,叶江说自己尝遍酸甜苦辣。说起工作难做,叶江总是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做事在前、吃苦在前?只有先从自己做起,认真做事,全力以赴,才能得到大伙儿的支持。
爱上摄影老骥伏枥
上世纪90年代,叶江梦寐以求的是拥有一架照相机。有了照相机,乡政府的活动、会议就可以自己拍照了,同时还可以搜集美术素材,为自己画画做准备。可是,叶江要抚养两个孩子,家庭十分拮据。直到1996年,在市文化局的支持下,他才拥有了一架国产海鸥DF300单反胶片机。叶江乐坏了!为乡政府拍摄了不少活动和会议照片。1997年的一天,叶江在新港钢厂工作的邻居告诉他,钢厂即将关闭,以后再也不炼钢了。叶江一听,敏锐地感觉到信息中的价值。深夜12点,他赶到钢厂,拍摄了厂里最后一炉钢水炼化的情景,留下了永远的纪念。恰逢当时江苏省里正举办乡镇干部书画摄影展,叶江将这幅《钢厂一角》投了过去,获得了优秀奖。
叶江迷上了创作摄影。说起他的“摄影老师”,竟然只是两本书——美国纽约某学校摄影专业的教材。他看着书自学了摄影。因为具备美术功底,他学起来很快,第一次参加靖江组织的摄影展,他就有6幅作品入展。因为这些莫大的鼓励,他也坚定了在摄影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那时候,大家用的都是胶片机。买一卷胶片要花200多元,每出去采风一次,叶江至少要带上两个胶卷。拍完后,回到暗房洗出照片,才能看到自己的成果。这对经济不宽裕的叶江来说,真是考验。叶江说,那些年,每年都要花掉3000多元。
除了花费,搞摄影还辛苦。为了拍到美丽的风景,叶江和同伴们走过很多地方,山东、浙江、江西、内蒙古……在兴化采风时,走路走得磨破了脚上的皮,他就赤着脚走,手里拿着器械,他只能将皮鞋用鞋带系着,挂在脖子上,他滑稽的样子,让同行的摄影家们忍俊不禁,纷纷拿起相机,为他拍照留念。
叶江自1996年开始从事业余摄影创作以来,曾经有《吸引》、《链接世界》、《建筑音符》、《咱们工人OK》等作品在国家级摄影大赛中获奖,《我和爸爸妈妈看演出》、《激动时刻》、《贴春联迎新年》、《献给爸妈的礼物》在省级摄影大赛中获过一、二、三等奖,多次被评为靖江市摄影先进工作者。他也是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过靖江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现任靖江市元林老年大学摄影教师。
他说:“在老年大学任教两年多了,我的理想是教更多的老年人爱上摄影、学会摄影创作。我还鼓励他们投稿,好几位老年人在我的指导下,拍摄出了优美的照片,还获得了摄影展奖励。”
前天是叶江到元林老年大学上课的日子。午饭后他从季市镇乘车赶往城区,2点钟,学员们陆陆续续到达教室,他站上讲台,开始为大家讲述摄影知识。上完课后他还有任务,那就是去买一台新照相机。
“摄影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还将继续拍摄下去,将更多的美丽瞬间定格,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和快乐!”叶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