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机遇门江苏当争先
300亿英镑大单展示中英经贸合作前景
新华报业网讯 习近平主席访英备受关注,而经贸合作被普遍认为是两国对话的重点。商务部表示,习主席访英将达成一批重要经贸成果,涵盖金融、能源、医疗、汽车、地产等多个领域。据报道,双方签约金额逾300亿英镑,超过我国历次领导人访英成果。
江苏,作为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大省,英国,作为欧盟经济体的重要成员,随着习主席此访开启中英“黄金时代”,双边经贸合作会迎来哪些新的机会?
当年装扮伦敦地铁,今又瞄上英国高铁
英国在我省国际经贸合作版图中,位置非常突出。据省商务厅统计,去年我省对英国进出口103.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27%。其中出口86.16亿美元,进口17.49亿美元,分别增长9.87%和18.71%。今年前9月,我省对英国进出口80.98亿美元,增势依旧,增幅7.37%。江苏出口英国的商品包括机电、音像设备、纺织原料及制品、家具、寝具、灯具等。而从英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机电、音像设备、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
位于常州的今创集团对习主席访英格外关注。“中英双方明确,将以中英铁路联合工作组为平台,鼓励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深化参与英国高铁HS2项目。一旦中方中标,对我们集团来说,很可能就是重大机遇。”公司副总裁胡丽敏告诉记者,今创集团已是全球最大的地铁内饰提供商,产品应用于世界各国地铁上,单在欧洲去年就出口3亿元左右。集团与中国中铁等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其实,英国消费者对今创集团的产品已不陌生。伦敦奥运会前,伦敦政府推行地铁改造,今创集团一举拿下5亿元的内装总包订单。胡丽敏说,虽然英国地铁建设很早,但中国轨道交通后来居上,中国制造的相关产品已跻身“国际先进”之列,特别是高铁技术和装备都跑在世界前列。今创集团的产品,内外销区别只在于地铁内饰的用材和局部设计上。因此,对英国的高铁项目,他们满怀期待。
期盼人民币结算,像在国内汇钱一样方便
国际经贸合作,离不开金融支持。中英金融合作不断加深,无疑为扩大中英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伦敦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和债券,还是允许更多的中国银行机构设立分行,对包括江苏的中国企业扩大对英贸易,都是实质性利好。”南京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许祥云博士说,当我们的企业与英国开展贸易时,如果能有更多业务选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不仅操作更方便,而且易于把控贸易预期。
江苏汇鸿亚森公司所产胶合板,在英国已有不小市场占有率,年出口超过6000万美元。说到用人民币结算,公司总经理徐学文认为,这对扩大贸易肯定有好处,尤其是作为公司第一大出口市场的英国,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非同一般。“一直以来我们都用美元计价,英国客户要用英镑买了美元支付,我们收到美元再兑换成人民币。美元汇率的波动,增加了我们与客户交易的难度。如果换成人民币结算,客户只有英镑与人民币间的汇率兑换,而对我们而言更像在国内汇钱。”
走出去到英伦,50家苏企成英国人老板
投资,是我省与英国经贸合作的另一重点。截至今年9月,英国在我省共投资项目1273个,协议外资73.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08亿美元。今年前9个月,江苏新引进英国投资项目38个,实际利用外资2.61亿美元。与此同时,我省累计经批准在英国设立境外企业(机构)50家,中方协议投资2.58亿美元。从引进英国资本,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双向投资舞台上好戏不断,越来越多的江苏企业正成为英国人的老板。
去年,南京新百以1.55亿英镑收购英国弗雷泽百货商店集团约89%股权,当年9月顺利交割。弗雷泽百货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公司,此案被称为“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零售业境外投资”。弗雷泽百货易主后运营良好,去年圣诞节销售旺季更创下创建165年以来最佳销售纪录;南京新百去年营收、净利润同比也分别增长133%和196%。
江苏企业投资英国,涉及领域日益扩大。波司登以4000万英镑收购英国男装品牌Greenwood,在英国拥有员工500名;凤凰进军英国出版业,在英国设立“香都出版公司”,与世界分享中国文化,这些案例都引发不小反响。
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帮助中国企业扩大进出口、增加境外投资。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王须国说,习主席访英必将推动中英经贸合作不断升温,在欧洲乃至更大范围产生示范效应,江苏企业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到英国寻找投资发展商机。
“过去,我们主要靠劳动力价格优势,投资项目层次不高。下一步走出去要针对英国市场需求,转向技术及总包输出。”他说,特别要发挥政府的引导组织作用,更好发挥江苏的产业优势,避免企业“单打独斗”。英国有丰富的侨务资源,要利用这种优势,加强与英国的龙头企业合作,以提高成功率,进出口银行将给予积极支持。此次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一旦敲定,总部在我省的中核华兴公司分享工程建设应是大概率事件,这样的大项目一旦落地,必然会带动相关材料出口和劳务输出。
本报记者 邵生余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