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产才融合拓展发展新空间
从句容城区驱车到位于郭庄镇的江苏东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去年销售额达到了20多亿元。公司总经理李杰告诉记者,“去年2月,黄强博士来做科技负责人,研发了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等专利,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的销售额也一下窜上去了。”
一个人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则能带动一方经济。凭借着精准的人才定位,郭庄镇空港大道光轩产业园内,从光轩光电、金门能源到东昇光伏、中友光伏,一条光伏新能源百亿产业链正在形成。园区有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博士,他们不仅获得项目资金扶持,个人还享受3到20万元不等的人才津贴以及人才公寓、风投管理等生活、金融配套服务。原本工业经济薄弱的郭庄,在光伏等产业带动下,今年销售有望突破百亿。
“郭庄近年来的发展,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后发赶超、跨越发展,这也是句容‘十三五’期间集聚南京创新要素,打造环南京经济带和科技人才承接带的基层样本。”句容市委书记、市长许文说,“围绕人才经济,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积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句容经济发展增加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
句容引进人才更加注重突出特色优势,契合产业需求。该市围绕新兴产业不断做优“福地英才”品牌,在旅游、城建、金融等重点产业实行政府人才津贴制度;重点围绕新能源、新装备、绿色建材等六大百亿产业和培育互联网+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两工程两计划”:“两工程”是指“智汇容城”项目聚才工程和园区平台转型升级工程,“两计划”是指新兴产业人才促进计划和人才队伍素质提升计划。自2010年以来,句容人才专项资金每年增幅20%以上,2016年已经突破3000万元。
句容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皋古和告诉记者,“这几年,句容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特別是生态优势,按照‘主攻南京、主攻创业、主攻平台’的思路,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招引力度,不断提高产才融合度和人才贡献率。”去年句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7%,在2015年江苏县市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中,由原先的21位,上升到了第17位。今年1-4月份,句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8.9%,增幅位列苏南第一。
南京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宝华分园是句容平台建设的一个亮点。2014年底江苏耐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安教授率领团队进驻园区,3个月后攻破了南京大学30年来未攻克的“紫草素”产业化难题,“原来每克紫草素生产成本要5万块,我们500克才需2万块。”杨永安将紫草素变成了50多种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宝华镇将产业园一楼近千平米场地提供给他,“今年7月投入生产后,产值将达2个亿。”
除了杨永安这样的教授精英、创业老兵,在句容,数量最多的还属年轻创客。去年举行的“智汇容城·创业福地”首届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后,有超过50个项目在句容落户。
句容既注重引进人才激活源头活水,又注重“本土制造”带动富民增收。记者了解到,句容从去年开始启动“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工程”,选派百名大学生、农业技术人员等,面对面帮农民触网升级;农委等部门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电子商务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同时,组织农民参加职称考试,使很多农民成了农艺师。句容“本土制造”的人才,正整合资源,将自家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市民周俊在农委培训后,上淘宝注册青蓝园艺,如今日均发单300张以上,日交易额突破1万元。丰年果品公司主动与苏宁云商合作,结合“蓝莓节”通过网络众筹模式进行蓝莓销售。
句容市还大力实施“实用人才帮带培养工程”,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启动果蔬产业技术创新1+1+N联盟,建设葡萄、梨子、草莓、甘薯、蔬菜等“首席专家(团队)+本地农技推广团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的农科教、产学研用一体化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晏培娟朱秀霞
本报通讯员胡继发张金陵
孙安恂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