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南京的“创新气质”从何而来?
新华社南京6月27日电 题:古城南京的“创新气质”从何而来?
新华社记者凌军辉、沈汝发、王珏玢
5名诺贝尔奖得主、近180名中外院士到场,500多项高端“黑科技”亮相,22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机构成立创新联盟……26日开幕的首届南京创新周,汇集一大批科技大咖、创业项目和科技产品,令世界瞩目,而南京的城市“创新气质”也引发众多关注。
聚合全球创新资源
目前常住南京的外籍人士超过3万人,外资企业超过8000家。是什么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顶尖人才、项目落户南京?
“南京的创新氛围和宽松环境吸引了我。”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教授杨美家在海外求学多年,2018年8月,他在南京江宁高新园区参与创建了江苏艾洛特医药研究院,不到一年就申请3项发明专利,孵化完成7家企业,目前正在开展12项生物新药研发。
“尊重科学规律,珍惜科研人才,南京为我们提供了各方面的有力支持和宽松友好的创业环境。”杨美家说。
南京持续推进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创业南京”英才计划和“345”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日益成为海内外人才科技创新的首选地之一。目前,已有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86名中外院士在南京创办了企业。
2018年3月,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落户南京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剑桥特别想和中国,想和南京合作。”剑桥大学校长史蒂芬·托普说,“剑桥深刻地感受到南京在发展新科技和医疗健康领域的雄心,也确信合作会使南京在某些领域占据核心位置。”
破解“转化”关键难题
南京拥有53所高校、80多万在校大学生,80多名院士在宁工作,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研究生数量、院士数量均位列全国前三名。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南京没能把丰富的科教资源变成发展的创新优势。
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化。南京实施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的“两落地一融合”工程,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6月,南京工业大学、江宁开发区管委会、江苏德义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南京杰科丰环保技术装备研究院。“很多高校科研是以专利、论文为导向。我们开展面向市场的应用研究,努力把高校的成果转化成产品。”院长徐海涛说,研究院已孵化了23家科技型企业,承揽合同额累计约2500万元。
科技人员持大股、项目化落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南京打造240个新型研发机构,孵化科技企业1600家。
此外,为破解初创企业“融资难”,南京去年发放科技贷款超过200亿元,其中初创期、成长期的贷款占70%。
建设“创新名城”
第一套收音机真空管、第一台全自动车床、第一个脉冲时空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这个曾创造中国多个“第一”的六朝古都再次开启创新发展新征程。
“‘创新名城’的建设大大激发出南京的发展新活力。”南京市有关负责人说,南京一直致力于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城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提升南京的创新首位度。
营商环境100条、民营经济30条、不见面审批……政务服务的“南京速度”成为这个城市创新气质的新注脚。在南京江北新区投资30亿美金的台积电项目,从项目动工到投产仅用了20个月。新型研发机构“南大电子”,靠信用拿到了数百万元贷款,跑一趟窗口就办结了新企业注册。
近期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显示,南京在综合经济竞争力、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商竞争力四个榜单均进入10强。在《自然》杂志评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南京高居第12位。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机遇在南京叠加交汇,古城南京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去年,南京高科技企业净增1282家,同比增长70%;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4万人,同比增长60%。今年一季度,南京的经济增长速度高达8.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了13%。(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