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官德漫谈

24.09.2015  18:46

  官者,经过任命、具备一定等级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是国家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和社会公共权力的具体执掌者。因此,为官者的从政道德——官德,便显得极为重要,它关系到民风民心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自古有着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尤其强调注重官德修养。

  孔子曰:“为政之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宣扬“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在子张询问他如何从政的问题时,他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五美”即:惠而不贵、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些理论体现了对为官者顺民、爱民、廉洁、自律、务实等品德的要求。

  管仲在其《牧民》一文中,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阐述了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执政理念。提出了善决策、会用人的君王之德和有本事、无私心的臣子之德,并认为那些不讲效率、喜欢钱财和轻信小人的人是不能为官从政的。

  汉代张衡的“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荀悦的“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宋代吕本中在《官箴》中提出的“清、慎、勤”;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等历代对为官者品德的论述,无不包涵公正、无私、务实、律已、勤政、清廉等要素。

  封建王朝的为官者尚有如此的品德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需要具备的官德就更严格了。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干部标准问题,即“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到了60年代初,毛泽东又向全党提出了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具体标准:一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二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三是能团结绝大多数人一道工作;四是模范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五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忠诚、无私、为民、勇于牺牲、民主、自律、自我完善等是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良的干部品德。

  改革开放年代,领导干部的官德在原有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又赋予新的内涵。邓小平曾经提出选用干部就是要选那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要选那些党性强,能团结人,不信邪的人;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信仰坚定、忠诚老实、思想解放、敢为人先、服务群众等品质成为改革开放时期官德的必备。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德,一直是官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时过境迁,但这些思想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民、务实、清廉的核心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新时期我党对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要求的主要体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与古代官员最大的区别。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五个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和清正廉洁。这是对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和传承,也是结合新时代特点,对官德要求的提升和拓展。

  “官德彰则民风淳,官德毁则世风降”。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重官德、修官德,当前全国上下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实践,就是对官德的最好修炼。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三严三实”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官德修养,纯洁党风、带动民风,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好干部。南京市玄武湖管理处 王鹤

编辑: 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