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江苏制造,这样由“大”变“强”

16.07.2018  09:58
【庆祝改革开放40年】江苏制造,这样由“大”变“强” - 新华报业网
【庆祝改革开放40年】江苏制造,这样由“大”变“强”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pic.xhby.net

  新华报业网讯 江苏,向来以实体经济见长。去年,制造业总产值超16万亿元,约占全国1/8、全球3%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省。7月5日-13日,央媒省媒采访团走进江苏8市9企,探寻企业助力江苏制造“”到“”的发展新路径。

    围绕一个“”字,

   专注制造业强基固本

  上半年刚过,徐工集团捧出亮眼“成绩单”——主营收入400亿元,增长60%,创历史新高;效益增长60%,大大高于行业增幅,延续了连续29年行业第一的底气。

  “制造业是需要沉淀的行业,不是个‘快餐店’。做工程机械是徐工定下的终身事业。”这是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的决心。前几年,面对房地产、资本市场异常火热的诱惑,徐工不为所动,始终把目光聚焦在制造业升级上,并自我加压,提出到2025年跻身全球前三的“珠峰登顶”目标。

  从曾经的“傻大黑粗”到如今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徐工集团的成长轨迹,正是江苏制造业4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瞄准一个“”字,江苏企业的发展目光矢志不渝地落在实体经济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12.6%。其中,位于连云港的恒瑞医药,市值突破3000亿,不仅是江苏市值最大的企业,还是全国医药企业中执牛耳者。“坚守,不是死守。”面对国内创业型生物医药公司“烧钱”的现状,公司总经理周云曙直言,制药是需要长期资金投入的,作为一家传统制药企业,必须从着力“首仿”“替代进口”转向仿、创结合。去年,公司创新药研发投入17.6亿元,占比12.7%,几乎相当于一年利润额。

  专注成就专业。翻看我省33家入选工信部“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成立时间均在10年以上,在同一领域着力深耕,成为入选企业的主要特征。

  上个月一家韩企的汽车安全座椅要出口欧盟,特意来到位于昆山的好孩子集团进行检测认证。代表全球最高“门槛”的欧盟、美国都认可好孩子实验室的行业认证资质,这在国内制造业企业中绝无仅有。

  “从‘隐形冠军’到显形冠军,我们要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发轫于校办企业的好孩子,如今已成为童车行业的全球领跑者,集团总裁宋郑还介绍,几年来,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25项,并推出企业标准200余个,“我们的标准比国标更严、更细。

   围绕一个“”字,

  推动制造业走向高端

  江苏制造业总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然而,也面临着原有优势弱化、新优势尚未形成的严峻局面。

  “有‘高原’没‘高峰’。”江苏省经信委副巡视员马小军直言,江苏省企业传统产业占比接近70%;制造业多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环节;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诸多行业“痛点”。

  如何将“先发优势”转化为“继发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在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看来,瞄准“高峰”,有基础和底气的苏企,关键在于一个“”字。

东风悦达起亚三工厂冲压车间。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乐 涛摄

  今年4月新一代“智跑”甫一上市,便以超高性价比赢得市场,狂售21000辆,拉动东风悦达起亚上半年销售总量达17.2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2%。公司战略企划部部长王丽萍坦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酷外界环境,去年公司销量曾大幅下跌,“只有变换‘跑道’,立足新能源战略,才能实现从‘跟跑’到‘赶跑’。”“十三五”期间,公司计划推出6款新能源汽车。

  “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向新动能方向进发。”悦达集团党委书记王连春介绍,瞄准“新动能”,集团各项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汽车产业主打新能源汽车,纺织产业着力智能纺织;拖拉机产业率先研发无人驾驶……

  去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星星充电签署合作协议,为大众汽车新能源汽车客户提供一体化端到端充电服务。位于常州的星星充电是国内唯一与国网、普方、南网三大充电运营商都签订了合作协议的桩企,充电桩联手布局率占全国六成,致力于打通车、桩、网、位、光、储、配、售全流程。“未来,电容与车位是新能源车领域最稀缺的资源,要抢先一个身位。”星星充电副总裁聂飞感慨。

  布局工业互联网,正是突围之道。该公司开发的星星充电能源可视化监控平台,已覆盖全国170个城市,“我们的目标,是做能源互联领域的阿里巴巴。”聂飞说。

  着力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趟出新路,新兴产业衔枚疾进。南大商学院院长沈坤荣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加速落实,江苏制造的国际合作舞台迅速拓展,江苏制造转型升级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只有适应新环境,拓展新空间,构筑新动力,才能引领制造业向高端价值链攀升。

   围绕一个“”字,

  “江苏制造”迈向“江苏智造

  走进徐工集团底盘分厂的智能车间,在一条160米长的柔性化底盘生产线上,一个50吨以内的中小型产品,从零部件到装配好,只需25分钟。厂长甘新廷介绍,所有零部件实现在线检测的布局,每天可以生产三四个型号的十几种产品,生产效率提高80%,合格率达到99.6%。

  在位于无锡的海澜之家智能物流园里,高位仓储库高达十几米,后台发布一个指令,智能臂就能自动操作,存储量是平装库的7-8倍,并大幅提高准确率。而通过连廊滚筒运输机,可自动输运,并通过分拣平台自动分拨到门店道口。海澜之家集团副总裁江南告诉记者,如果通过人工,根本无法支撑全国5000家门店的换季需求……

  上述镜头,是江苏省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的一组剪影。从智能生产线到智能车间,再到智能工厂,提“”创“”,正在全面重塑江苏制造。

  “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从数量型经济到质量型经济,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全力转向‘数字化经济’。”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说。

苏州吴江博众精工科技公司,手机与机器人智能联动。 万程鹏摄

  产业是基础——生产夹具起家的博众精工,用短短十几年时间,便成长为拥有600项专利的国内最大自动化系统集成商。“我们致力于从前期的制造诊断咨询和工厂整体规划,到自动化改造、信息化升级,再到智慧工厂建设,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副总裁杨愉强介绍,他们建设了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平台TSAMO,“未来,各类智能场景,都可以个性化定制。

  人才是关键——在位于南京江宁开发区的无线谷创新基地内,坐落着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未来网络核心技术研发的机构——江苏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夯实人才之基,才能形成创新集聚。”常务副院长谭航介绍,研究院与南京未来网络产业创新有限公司合作,形成“一院一公司”的运作模式,扶持推动了3个院士团队、8个海外高层次团队,造就了一支“高精尖人才联队”。

  “我们正站在时代‘风口’,需要不断升级换代。”“独角兽”企业华云科技董事长许广彬介绍说,为推动中国企业全面上云,公司已经在15个城市布局了20多个数据中心,为30万家企业提供了上云方案,“我们的使命,是做企业数字化背后的力量。

  “”赢未来,随着先进制造业数字化、集群化、国际化不断推进,江苏制造正积极迈向“江苏创造”“江苏智造”,快马扬鞭由“”奔“”。

  交汇点记者 付奇

标签: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