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下发现一抗战遗迹 最高规格民国别墅群毁于战火

01.04.2016  10:24

龙虎网讯 提到南京现存的民国建筑群,首屈一指的当属中国历史文化街区——颐和路公馆区。其实在紫金山脚下,原有一片规模堪比颐和路,但规格远胜于颐和路的别墅区——陵园新村。在1937年惨烈的南京保卫战中,达千亩的别墅建筑悉数被毁,化为今日漫山的野草野花,但是战火的痕迹并未完全消失,最近有文保志愿者在旧址上发现了水泥掩体等战斗遗迹。

现场探访

疑似掩体入口斜插入地

省行政管理科研所副所长、南京市文保志愿总队志愿者丁进最近在紫金山邮局路边发现一处残损的水泥构件,疑似地下掩体的出入口。

扬子晚报记者昨天跟随丁进探访现场,从陵园新村邮局旧址出发,沿着邮局路上行数百米,道路东侧有一几米高的土岗。登上土岗,就可以看见一块水泥构件如一把断剑斜插入泥土里,形成一个洞口。构件长约120厘米,高出地面约90厘米,已经露出钢筋。从洞口向下探望,内部空间较大,似乎别有洞天。

丁进初步判断,洞口下空间较大,可能是应对空袭而修建的地下掩体工事,在地面上残存的水泥构件就是掩体的入口。“由于现存构件所在位置在原陵园新村内,而且掩体入口建造风格与其他同时期军事掩体不同,可能是别墅主人在战前自己修建的。

保护建议

在陵园新村遗迹立碑说明

日寇兵临城下后,这样的单个掩体已经难保安全。”丁进告诉扬子晚报记者,陵园新村别墅区曾经是南京重要的建筑群,它的消失是南京保卫战的重要见证,不应该被遗忘。

丁进建议,2017年是南京保卫战80周年,文物部门应该着手开展对陵园新村现存遗迹的调查,同时在合适的位置,增加若干关于陵园新村保卫战的文字说明,还原当年战斗的历史,补充这段失落的记忆。如果更进一步,可以选择合适地址树立陵园新村保卫战遗址纪念碑,记录发生在79年前的那场战斗,让青年一代感受战争的残酷。

落后就要挨打,国破就要家亡,陵园新村的兴废变迁,就是最好的历史教材。”丁进说。

历史还原

原是紫金山下别墅群,最高要员集中居住

今天提起陵园新村,即使南京人都少有熟悉的。民国时,这里军政要员云集,是著名的别墅区,其占地面积和鼓楼区颐和路公馆区相仿,但规格、档次胜于一户挨一户的颐和路公馆。

1933年由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印行的《总理陵园小志》中写道:陵园新村在总理墓之东南,占地千亩。除道路、溪涧、园林及游憩地外,划成二百余住宅区,每区占地三亩,均有小道可通,自来水、电灯、电话均已装置。丁进介绍,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陵园新村先后申领建造房屋的达179人,林森、张学良、何应钦等最高要员纷纷在这里建造别墅。南京保卫战打响前,要员们已经撤离。当时驻守在此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团长李西开曾巡视了陵园新村的汪精卫别墅,他在回忆录中提到:“只见他的花园优雅,曲径通幽、亭台楼阁,别具风格,还附有游泳池、网球场,至于餐厅和地窖存放的中外名酒、矿泉水(汪有糖尿病,常饮矿泉水)、山珍海味等数不胜数。

东史郎日记》记录这里曾有过激烈巷战

而今天再来到陵园新村所在的区域,已经看不到别墅群的任何遗迹,似乎它们从来没有存在过。丁进介绍,南京保卫战的文献记载,陵园新村别墅区在南京保卫战的外围战斗中被毁。“近200幢别墅的大型建筑群,几乎完全在战火中被抹去,这样的震撼是异常沉重的。”丁进说。

侵华日军老兵东史郎在日记中也提到了陵园新村的战斗。1937年12月10日,当时担任代理分队长的东史郎带队侵占“有游泳池的色彩美丽的人家”,次日凌晨中国军队发动夜袭,机枪、迫击炮的嘶吼声彻夜不止。而中国守军把每一栋别墅建筑都变成了“碉堡”,从建筑里不断射击并往外投掷手榴弹。东史郎的队伍进攻受阻,被迫取消冲锋而在一处别墅里宿营。此后东史郎曾在张学良的别墅顶上掀掉屋顶一角,架设机枪。

钟山志》记载,惨烈的交战使陵园新村成为一片火海,别墅连同其他物品化为灰烬,只剩下零散的地基痕迹。

延伸阅读

精美邮局建筑

可证别墅豪华

紫金山下的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陵园新村邮局旧址,近年来作为“民国邮政博物馆”对外开放。该建筑始建于1934年,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仿古山门、拱形大窗、精美彩绘、雀替和梁架的雕刻都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时尚。很多来此参观的市民、游客都会好奇,为何远离闹市区建造这样一座豪华邮局?这是因为邮局是高级住宅区陵园新村别墅群的配套设施,有如此精美的邮局,更能想见别墅的不一般。南京保卫战中,邮局同样被焚毁,后来国民政府于1947年重建。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可


来源: 扬子晚报网   编辑:陶禹歌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