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以发展新理念共建“绿色”长江经济带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题:中国多地以发展新理念共建“绿色”长江经济带
新华社记者
中国地方两会目前正在密集召开,各地发展蓝图逐渐清晰。记者从多个沿江省份了解到,各地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共同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长江经济带由中国沿江11省市构成,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其面积不到全国五分之一,却创造着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重要、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当前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唐伯明指出,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对于推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以及作为连接“一带一路”战略的纽带,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意义重大。
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近期中央接连召开会议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部署,这项国家战略迎来全面系统推进的发展新阶段。
在这两次会议上,生态环境保护都被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要位置。而长江经济带能否建设成为绿色生态走廊,关键在于沿江各省市的作为。
在长江上游省份四川,刚当选省长的尹力此前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6年四川将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推进与沿江省市联动,共同加强长江沿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时,他强调,以最严厉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尹力指出,今年四川省将持续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严格划定和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2%。探索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江河流域源头生态保护。
在同处长江上游的重庆,市长黄奇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保护长江母亲河,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森林、林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推进土壤及生态系统修复,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此外,重庆还将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确权登记,探索自然资源所有权实现形式,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健全资源总量管理、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建立生态保护成效与生态补偿挂钩分配机制。
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促进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增强发展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位于长江经济带中的长三角都市群,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组成,其经济总量约占长江经济带的近一半,它的发展对于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至关重要。
“协调”“开放”成为长三角地区省份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题中之意。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两会上提出:“要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大接轨上海力度,积极推进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交流。”
江苏省则提出,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着力抓好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沿江城际铁路、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长江下游江海联运港区和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积极构建长江大通关体制,促进与中上游地区的互动发展。
中部省份江西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参与沿江经济协作区和赣鄂皖长江两岸合作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九江与上海合作建设彭泽“飞地”产业园、南昌高新区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合作建设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共享”。早在去年8月,上海市就发布相关具体实施意见,指出上海将加大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推动创新成果在长江流域推广和共享。
另一个中部省份湖北省提出,将深化与长江经济带沿岸地区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发展共融、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取得新突破。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表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可以实现产业和要素的梯度转移,显著提高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供给水平,让各省市共享发展成果。(参与采写记者:章利新、刘恩黎、张璇、陈晓波、沈洋、梁建强、秦华江)
编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