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以改革领先支撑发展率先
收官之年、关键之年、开局之年“三年同遇”
焦点热议
新华报业网讯 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江苏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今年改革如何向深处发力,成为两会代表委员深入思考的议题。
在改革中解难题增后劲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三期叠加”特征;着眼今年,“三年同遇”更显责任重大——全面完成“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
“适应新常态,推动江苏发展迈上新台阶,关键是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省委书记罗志军指出,加紧突破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标志性强的改革事项,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地。
“深化改革让徐州在过去一年尝到了甜头,增强了发展信心。”省人大代表、徐州市市长朱民说,启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去年全市注册户数增长19%、注册资本增长49%,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这只是江苏深改元年的缩影。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国企国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等8个专项意见,省政府确定了30项重点改革任务,目前总体进展顺利、达到序时进度。从改革进程看,我省提前两年完成本届政府取消下放1∕3以上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成为全国第二个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省份。
不等靠不畏难主动破题
“江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走在前列。”省领导在多个场合强调:改革是“一把手”工程,要敢于、善于啃“硬骨头”。
中央和省级层面的行政审批权限取消下放,增强了地方发展活力,但要塑造新的优势,还需主动探索。“上海自贸区启动之初,有人担心对苏南产生‘虹吸效应’,企业转移到上海。”省人大代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介绍说,我们发挥园区的独特优势,在全国率先启动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贸易多元化等试点,部分改革举措力度比上海自贸区更大,反而增强了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在杨知评看来,上海自贸区没有常住居民,改革创新集中在经济领域,苏州工业园区地域范围更大,产城融合发展,能探索全方位改革。他透露,园区正在创建开放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
无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镇江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试点……体现了基层的机遇意识和首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