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越冬期小麦苗情特点及田管技术意见
05.01.2016 10:10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一、越冬期苗情特点
小麦苗情总体偏弱。由于受11月份以来多雨寡照低温等天气的影响,今年晚播小麦比例达45%,为历年最高,小麦苗情内在素质较差,主要表现为光合产物积累少、根系发育差、叶片细长、分蘖发生缺位率高。旱茬小麦苗情相对较好。全县旱茬小麦面积约占22%,大多适期播种,播后土壤墒情适宜,冬前积温略偏高。越冬期(12月20日)叶龄普遍达到6叶以上壮苗标准。但个别田块播量较大,目前群体偏大、茎蘖数偏多,冬前已有明显旺长趋势。11月下旬以来我县出现3次大幅降温天气,对旺长小麦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稻茬晚播小麦苗小苗弱。全县稻茬小麦约占总面积的78%左右,目前迟于适播期10天以内的小麦叶龄3-4叶,低位分蘖缺位现象较多;迟于适播期10天以上的小麦叶龄1-2叶,尚无分蘖。截至12月20日,全县尚有5多万亩稻茬小麦没有出苗。由于秸秆还田质量不高、烂耕烂种面积较大、播后持续低温导致化除不到位等影响,晚播小麦长势普遍偏弱,叶龄偏小,茎蘖数偏少,苗情转化升级难度较大。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不平衡性问题突出。据越冬期小麦苗情分析,全县小麦旺长苗和一、二、三类苗分别占3%、51.5%、27.9%、17.6%。全县小麦平均基本苗达25.5万,平均叶龄4叶左右,总茎蘖数49万。
2、苗情转化升级难度大。旱茬及早播稻茬小麦群体茎蘖数普遍偏多,部分田块已经出现旺长趋势,由于11月下旬低温来得相对较早,旺长趋势暂时得以控制,如果冬季气温继续偏高、春季化控镇压措施不到位及不当施用返青肥,这类麦苗春季旺长及后期倒伏概率大。晚播小麦目前普遍苗小苗弱,加之越冬以来气温偏低,苗情转化升级难度大,这类麦苗基本苗多,如果过多施用腊肥和返青肥,也会造成春季旺长,无效分蘖增加,后期易倒伏。
3、部分田块冻害、渍害、草害威胁大。部分因机械不配套、还草量大导致播种出苗质量不高,且不加以镇压的田块,以及板茬直播、稻田套播覆盖不到位的田块,如遇冬季偏旱、低温寒流叠加,仍可能造成严重冻害,甚至死苗现象。部分田块未能及时开沟、内外沟系不通,小麦发生明显渍害,若冬季雨水偏多,渍害将加重,极不利于晚播弱苗转化升级。由于田间土壤墒情适宜,部分田块杂草已经大量发生,春季化除压力较大。
三、越冬期田管技术意见
目前我县小麦已进入越冬期。越冬期间气温低于零度时小麦基本停止生长,但阶段性气温回升至0-3℃以上仍可生根、长叶和分蘖。因此,越冬期间促弱转壮仍有一定的回旋余地。要针对当前苗情不平衡性突出、晚播小麦苗势偏弱的实际情况,落实好越冬期间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既要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也要抓住时机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1、因苗补肥促弱转壮。对于绝大部分适期播种、基本苗适中、基础较好、长势正常、群体较足的一、二类苗小麦田块,冬季无需追肥。对于基肥不足的小麦田块应尽早追施苗肥,以补足基肥。对于小麦秸秆还田量较大且有落黄趋势的田块和分蘖缺位预期茎蘖数不足的田块,可每亩追施5-7.5公斤尿素,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2、镇压覆盖防冻保苗。对于稻草还田量较大、冬前镇压不到位、表土层疏松的麦田,可在表土层干燥时,选择冷尾暖头气温回升且无霜冻的晴天进行适度镇压,压实表层松土,弥合土壤缝隙,提高保墒防冻能力,但切忌在寒流天气来临前或土壤湿度大时镇压,以免机械损苗加重冻害,做到“压大苗旺苗、不压小苗弱苗,干压湿不压,暖压冻不压”。对板茬直播和稻田套播小麦,如冬前覆盖措施不到位,可通过增施土杂肥或采取沟泥覆盖的方式加强覆盖,也可匀铺一层薄稻草进行增温保墒防冻。同时结合冬季农家肥清理,壅根培肥,保温防冻。
3、清沟理墒防止渍害。目前仍有少部分实心田尚未配套沟系,部分田块虽已开沟但未接通田头沟,导致排水不畅,易形成渍害。要广泛发动农户突击清理内外三沟排水降渍,对已开沟未配套的田块要加深疏通,尤其要加开横沟竖沟,接通沟头,保持沟系畅通无阻,确保排水通畅,雨止田干,防止冬春连阴雨天气造成严重渍害。
4、谨慎化除,防止冻药害。绝大部分晚播小麦播后未能及时化除,在土壤湿度、温度适宜条件下很多田间杂草已逐渐大量发生。由于冬季气温较低,霜冻天气时有发生,已不宜化除,以免发生冻药害,可待春季气温适宜时再进行化除。(灌南县农委)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05.01.2016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