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印度为“封锁中国”接近美日澳 拉拢菲越

17.04.2016  11:03

  日本《选择》月刊4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印度“封锁中国”的野心》,文章称,中国与印度开始在从东海至阿拉伯海的广阔海域展开激烈争夺。随着核遏制力增强,开始能够对抗中国的军事威胁,印度对此前疏远的东盟国家也加强了干预。

  文章认为,印度一方面在政治和经济层面向美国奥巴马政府靠拢,同时又将对中国充满警惕的日本、澳大利亚也拉入自己阵营,试图通过日美印澳“民主主义联合”来对抗中国的磁力。谁都认为中印是21世纪的大国,但却没有想到两国竟如此早地展开亚洲争夺战,亚洲的地缘政治学今后将上演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间的激烈角力。

  战略上与中国军队形成均衡状态

  印度军方和政治相关人士对今年3月该国成功试射新潜射导弹欣喜若狂。某军官兴奋地对印度媒体说,“试验取得了完美的成功,将作为典范写入军事教科书”。

  试射的“K-4”型导弹长12米,重17吨。该导弹在发射时好像使用了印度东南部港口城市维沙卡帕特南近海的水下发射架,上述军官称“命中了预定目标”,强调了发射精度之高。

  文章称,在亚洲的军事局势中,最近几年,关注点都落到了中国海军在南海和东海的扩张。然而,同时进行的印度海军的核战力建设却具有改写亚洲军事地图的重要性。

  一位派驻印度的日本记者说:“印度水下发射型导弹射程达3500千米,可搭载核弹头。即使从印度洋发射,也能将中国南部人口密集地区纳入射程范围,可以说,印度军队与中国军队已经达到了均衡状态。

  印度目前拥有两艘航母,并且近年来开发了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歼敌者”级的二号舰、三号舰据说正在建造当中。印度拥有了在印度洋机动性较强的核战力,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形成了威慑。

  文章认为,印度之所以致力于建设核遏制力,是因为中国政府向巴基斯坦的核战力建设提供了合作。巴基斯坦在核武器开发方面虽然比印度晚,但目前拥有120枚左右核弹头,超过印度的110枚。如果加上中国拥有的250枚核弹头,将对印度形成重大威胁。因此,莫迪政府只能加紧对抗“中国-巴基斯坦”轴心。

  文章称,对此,中国于2014年秋天将“”级常规动力潜艇派往印度洋,并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停靠。中国此举可能是为了牵制印度的野心,但却也点燃了印度的反抗之心。

  印度今年1月就“科伦坡风波”向中国进行了报复。印度宣布与越南政府签署协定,在越南南部设立卫星跟踪太空监视基地。越南南部是监视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所在的海南岛的绝佳位置。中国海军就是从这里进入印度洋。

  新加坡外交人士说:“这虽然被视为印度太空开发计划的一环,但高性能的卫星跟踪系统可被用于监视南海的中国船只。越南政府试图拉印度入伙,制衡中国的膨胀。

  印度还向越南提供1亿美元贷款,以强化越南的巡逻船队。对此,越南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子公司签署了在南海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勘探的合同。中国政府向越南和印度双方提出了抗议,但两国对此并不理会。

  此外,印度还在南海接近与中国对立的菲律宾。

  印菲两国从2005年以后开始举行高级别定期磋商,但去年10月,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访问印度,与印方商讨了南海问题。两国在联合文件中针对中国确认“和平解决国际纷争和法治的重要性”。此外,两国还就深入磋商外交政策和推进战略对话达成了协议。

  新加坡外交人士说,“联系到马来西亚前首相的‘东望’政策,可以将印度不惜与地理位置较远的菲律宾和越南结交的做法称为‘东进政策’。对于东盟各国来说,来了一个应对中国的平衡力,当然非常欢迎。”新加坡去年11月也接受莫迪总理访问,就“航行自由与安全”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莫迪迅速接近美国

  文章称,在印度外交史上,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消耗了大半精力。印度与其竞争对手巴基斯坦总共发生过6次战争。这也决定了印度安全保障政策的主要舞台是在南亚。

  文章称,但是,正当印度守护自身权益的时候,中国却闯进了印度的势力范围。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就将印度洋的地缘政治学变成了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构想。这条从中国开始,经马六甲海峡直达中东产油地带的战略性航线,正在通过中国在友好国家建设基地港口等设施逐步清晰起来。美国国防部早在10年前,就将中国的基地群称作“珍珠链”并一直给予高度警惕。

  在印度洋中,安达曼海上的科科群岛、缅甸的实兑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特港以及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都被中国建设成基地。在地图上连起这几个港口,宛如印度洋上的一串珍珠项链扼住了印度的脖子。这些港口名义上都是商用港口,但实际上却非常有可能被当做军港使用。

  而且,中国还计划和缅甸、巴基斯坦建立直接联通中国本土的庞大的陆上运输网和输油管线。缅甸的科科群岛地处印度的海军基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北延。中国在2000年代便开始在此处修建通讯监听基地。从印度的角度看,是中国先闯入了自己的腹地。

  文章称,中国将“珍珠链”升级成了“一带一路”战略。印度政府虽然也效仿中国开启了一些国际工程,但与中国相比确实显得底气不足。

  莫迪2014年就任总理后不久,就开始大幅度转换印度的外交政策——迅速接近此前关系不远不近的美国。

  此外,莫迪还与中国的邻国强化关系,向受到中国压力的其他国家寻求出路。一位新加坡外交人士这样评价莫迪的外交政策。他说,其实莫迪外交政策转变的根本,除了对中国的政策以外,还有对经济发展的强烈欲求。中国拥有5倍于印度的经济实力,只要印度追不上中国,就无法对抗中国的磁力。

  莫迪总理在2014年访美之际,特意到访印度人扎堆的美国硅谷。在那里,他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将印度高科技产业做大做强的梦想。

  “民主主义”和“经济增长”是莫迪路线的核心价值观。莫迪希望能用有别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国际舞台上扩大印度的影响力。

  与日美澳合作是重要一张牌

  文章称,奥巴马总统的世界观中,印度这张外交牌起初并不是那么重要。

  《大西洋》月刊的杰弗里·戈德堡对奥巴马总统的安保外交政策进行分析认为,奥巴马总统最关注的是俄罗斯和中国,从地区来看亚太、中东和北非比较重要。一位驻东京的印度外交人士也承认说:“遗憾的是,杰弗里·戈德堡的论文中几乎没有提到印度。与其说是奥巴马总统不关注印度,更准确地说,印度并不是中国和俄罗斯那种级别的重要玩家。

  代表性事件是,去年1月,奥巴马总统访问印度。适逢沙特阿拉伯前国王阿卜杜勒去世,奥巴马总统缩短了访问印度的时间,转而前往沙特阿拉伯。一位印度外交人士不无懊恼地表示:“人口和经济实力都不如印度的国家反而(比印度)更重要吗?

  文章称,到了去年下半年,气氛急剧变化。中国在南海建设人工岛,美国在亚洲的同盟网发生动摇,奥巴马总统不得不采取“封锁中国”的政策。加强与印度的关系成为美国的重要牌。与此同时,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加快了与印度的合作。

  去年秋,印度军队和美军举行“马拉巴尔”海上联合军演,邀请日本海上自卫队参加,宣传“民主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还敦促澳大利亚参加军事演习,后者已约定明年以后参加。去年年底的日印首脑会谈当中,双方就日本永久参加“马拉巴尔”军演达成协议。除此之外,美国还在打探泰国参加演习的意向。

  文章称,印度总理莫迪还要求日本加强超出经济合作的关系。

  其中一个例子是,印度决定与日本联合开发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印度一直以来限制外国人进入该群岛。日本政府决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无偿资金合作,扩充位于南安达曼岛的发电所设备等。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在印度洋海洋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日本在该群岛的影响力增强,可以对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牵制,这是日印两国的目标。

  文章称,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如果与经济发达的日美澳合作,则可以形成“民主主义加发达经济”的模式,这对于亚洲各国而言极具魅力。对于经济魅力无法与中国抗衡的印度而言,与发达民主国家的合作成为重要的一张牌。

  “对决时期提前了

  文章称,试金石是与昂山素季担任外长的缅甸之间的关系。缅甸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印度次大陆,语言上属于中国文化圈,位于中国与印度夹缝中。在缅甸军事政权时代,中国进行了300亿美元规模的投资,现在仍是中国占压倒性的领导地位。

  另一方面,昂山素季也明确表示印度是缅甸民主化的榜样,表达了对西邻大国的期待。昂山素季曾在母亲担任驻印度(兼尼泊尔)大使期间随任,在德里的女校度过了约四年时光。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印度在缅甸军事政权时代对民主派持冷淡态度一事,昂山素季难掩失望情绪,在去年底与印度的电视台进行访谈时表示“曾对印度感到失望”。

  莫迪总理去年与昂山素季会见,在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取得大选胜利后,第一时间打电话表示了祝贺。缅甸也不希望“向中国一边倒”,印度在缅甸民主化的过程中如何作出贡献值得关注。

  文章称,中国始终是试图利用“实际利益”将亚洲各国拉到自己的卫星轨道上。在印度尼西亚的高铁项目中,中国通过“砸钱”的强硬手法争取到了合同。对于泰国,中国拿出直接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运河计划,以“国土改造带来经济发展”的理论进行动员。

  文章称,如此看来,中国与印度在亚洲争夺阵地的战争,涉及经济力、政治外交力、军事力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是综合实力的比拼。一位新加坡外交人士指出:“大家一直认为中国和印度终会争夺霸权,但由于中国的崛起和膨胀,对决的时期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