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博士论文致谢词网上走红 温情感人引泪奔
近日,一篇名为《十年一觉大学梦,赢得辛酸博士名》的博士论文致谢词在网上走红,其以质朴怀旧的文风和真情实感,赢得网友点赞。据了解,该致谢词作者是东南大学的博士仲济涛。“致谢”串联起作者10年求学牵连起的家族史:重病的父亲,为亲情舍弃学业和前途的大哥,不离不弃的妻子,这些血脉相连的亲人令作者在博士毕业前回首往事时,感慨万千。
为了我的前途
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博士论文终于完成……心情就像自助火锅店里胡乱混合到一起的各种酱料,无法准确表达出是什么滋味……”
毕业论文写完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应届博士毕业生仲济涛坐在书桌前,思索着论文致谢词该怎么写。与很多毕业生的论文致谢词不同,仲济涛的“致谢”更像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仲济涛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村,高二那年,父亲被查出患有重病,一开始,家人为了不打扰他学习都瞒着他,后来,仲济涛还是从父亲日益稀少的头发里,觉察出了什么。拮据的家境,令他萌生退意,一度不想考大学。徘徊时,年长他7岁的大哥挺身而出。
“大哥一直是半个父亲,我上小学三年级那会儿,大哥正好初中毕业,面临着考高中还是考中专的抉择。上高中,意味着可以考大学,但是要多读好几年书,多交好几年学费;上中专,可以少交几年学费,早点工作。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主要还是为了我这个弟弟将来的学业,大哥以自己的前途作为代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仲济涛回忆,为了让他安心完成学业,大哥带着生病的父亲走遍了济南、青岛的著名医院,为了父亲得到最好的治疗,喝下一杯杯苦酒还要强装笑颜。渐渐地,他见到的是大哥日渐深陷的眼窝,皮包骨头、苍白如纸的面孔,以及乱蓬蓬灰白的头发和满地吸了一半的香烟。
让仲济涛欣慰的是,大哥多年悉心的照顾,换来的是父亲卧床三四年后身体的好转,而这时,略显轻松的大哥才偶尔向他袒露当年的脆弱和无助。
挤7平米的合租房,不离不弃
“如果说,除了父母,大哥是我生命当中第一个守护我的天使,那么第二个不可或缺的人便是我的妻子,我曾经的高中同学。”高中毕业后,仲济涛考入河北工程大学,女友考入德州学院。读本科时,一心想发愤图强改变命运的仲济涛只顾得上“闷头学习”,直到后来父亲病情稍微好转,他的心绪才慢慢打开。顺利保送研究生后,一年寒假,他跟同样从长春某高校读研放假回家的老同学刘成丽在火车站邂逅,从此萌生爱意。
2011年硕士毕业那年,二人的感情面临考验。当时,仲济涛准备来东南大学读博,刘成丽也正好硕士毕业,她原本打算回山东老家工作,离家近,也好照顾父母。“就在我忧心忡忡的时候,妻一张开往南京的车票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
刘成丽在南京雨花台区一家IT企业找到了工作,并在单位附近找到一间合租房,面积只有7平方米。每当看到别人买房,仲济涛心里便泛起一丝对刘成丽的歉疚。
那时,仲济涛每月有190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但省吃俭用的他每月只花800-1000元。“遇到情人节这样的日子,我就带她到超市里,买些实惠的东西,比如巧克力,送给她。”
妻子的不离不弃让仲济涛常感暖意。“谈对象那会儿,我跟她说:我现在没钱,也买不起房子。她两个手使劲地缠着衣角,低眉顺眼地说:我啥也不图,就图你这个人。现在,她是我妻子。”
“患难与共”的爱情最终跑赢了一路飙升的房价和贫寒的家境。博士一年级那年,仲济涛和刘成丽终成眷属。客居他乡的小两口,婚后生活虽然不易,但保鲜的爱情,令仲济涛单调的博士生涯变得温馨而舒缓。
在这篇温情的致谢词中,这个标准的理工男还饱含真情地写下一首情诗《写给亲爱的妻》,“亲爱的,你是否还记得陪你一起找工作的那段经历,如果忘了,那它一定是藏进了那家小店的那碗平桥豆腐羹里……”
记者专访
从酝酿到写成
只用了两三天
“师兄好棒”“多年追求得所愿,一朝出水跃龙门” “在这个浮躁、利益至上的社会,仲博的朴素、纯真、努力很值得学习,是值得深交一生的朋友!”在仲济涛的QQ空间,这篇“致谢”发出的5天内,已经收获了1995个赞和835次分享以及217条转载。在微信里,同样具有超高的人气。
“真是没想到,现在转发的人那么多,一开始很高兴,后来觉得有些诚惶诚恐,以前也写过生活类的小散文,也就十个八个赞,从来没这么火。”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仲济涛说,这篇3000多字的致谢词,从构思到写成,共用了两三天时间。而写给妻子的诗,是一个下午一蹴而就的。
“现在大部分硕博士论文致谢词都用模板,改改导师名字就行了,但对于我来说,面对生活,内心还是很认真的。”仲济涛说,从读研究生开始,就没向家里要过钱,很多本科、研究生同学都开始工作了,但自己一直难以给家人回馈,有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前段时间,仲济涛在医院给父亲陪了几天床,这让他体会了母亲和哥哥这么多年的不易,当他在微信上跟大哥谈及对父亲身体的担忧时,大哥的一句回复让他泪流满面:“我们是父母生命和精神的延续,好好做人、好好奋斗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仲济涛现在已经与青岛一家高校签约,毕业后,要去那里任教。(金凤)
来源: 现代快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