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苗木盆景种出“小康树”
中新社南京7月7日电 题:南通苗木盆景种出“小康树”
作者 钟升
随着“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的无人机镜头俯瞰南通如皋市的顾庄社区,平整的水泥路井然有序、一排排干净靓丽的二层小洋楼齐整地排开。房前屋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奇花异木,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他们的小康日子是从“摇钱树”上摇下来的。
顾庄社区自古就有蟠扎盆景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然而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大家一门心思扑在粮食种植上,“不务正业”的花木盆景并不受重视。
出身于盆景工匠世家的王广明是当地最早一批转型的农民。上世纪80年代,从工作的苗圃回到家乡后,王广明开始琢磨如何用自己的手艺在穷乡僻壤中闯出一条路。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进步以及城市的发展,社会上对花木盆景的需求渐渐增加。王广明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市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木专业户。由他栽培的罗汉松一株可以卖到近30万元人民币,一些成品甚至卖到了海外。
王广明的盆景生意美则美矣,却只是自得其美。随着海外盆景市场的收紧,王广明的盆景销量也受到了影响。女儿王海霞开导他:“盆景虽美,终究只是在方寸之间。要长成参天大树,还得提供更多的成长土壤。想把市场做大,应该带动左邻右舍们一起来做,大家共同致富。”
就这样,曾经秘不外传的“祖传秘诀”开始在村民间传播。王广明在打理自己的盆景之余,带领着一百多名徒弟传授技艺。王海霞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将花木盆景栽培的知识教授给村民,并协助他们采购苗木及销售成品,一部分村民也被吸收进公司中作为技术人员,花木盆景产业在整个顾庄社区迅速铺开。
如今,顾庄社区881户人家中有2000多人种植苗木,90%以上的妇女以花木生产为业,曾经的副业成为了主业。2010年,顾庄社区成为了江苏省的首个“无粮村”。庄稼虽然没了,但去年顾庄仅苗木销售和旅游综合收入就达2.5亿元,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2011年,如皋市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2014年11月,如皋盆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名气越来越响。当地建起了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特色购物等于一体的国际园艺城,村民造景、游客观景一举两得。通过“互联网+”,花木盆景卖得越来越好;沿着“一带一路”,花木盆景走得越来越远。
在见证了行业几十年发展的王广明父女眼中,花木盆景还是反映中国社会不断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晴雨表”:以前卖得最多的是小型盆景,之后是公共场所摆放大型盆景。现在不少人有了别墅院子,私人购买的大型盆景占据更大比重。
最近,王海霞和房产公司合作进行景观设计,将家乡栽培的花木盆景应用到园林绿化中,将这门传统的手艺带向新的道路。老树“嫁接”起了新枝,父女俩满心期待着,自己精心栽培的盆景可以将小康社会装点得更加美丽。(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