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港闸强能提质让通城西北部靓起来

24.11.2014  16:46

  江海大道,横贯港闸,这条曾经的城郊分隔线,如今已是通城的快速路网主轴、城市发展轴。

  驱车其上,高架飞虹,车流如织。两侧高楼鳞次栉比、小区比邻而立、新兴商圈集聚,入夜则霓虹闪烁……一座新城崛起的速度和热度扑面而来。

  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港闸已进入强能提质、跨越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初冬时节,记者踏上这片热土,感受新城脉动,探究港闸之变。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架桥筑路,为港闸发展提供了良机;南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溢出效应’,更带动着港闸发展。身为港闸人,理应有担当,不服输、做实事、干成事。”港闸区委书记沈红星、区长曹金海不约而同地介绍这一共识。

   城市转型——

   规划高点定位,引领产城融合蓝图

  港闸1991年建区,因诸多条件之限,多年游离于主城区之外,甚至成为“乡下”、“城郊”的代名词:农田连片,工业、服务业几近于无。

  但港闸人不甘于被边缘化。

  2002年,借力城建体制调整,港闸加快城市化步伐;2009年,市区再次区划调整,港闸乘势而上,提出“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近年来,策应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抢抓沪通铁路建设机遇,港闸更是积极作为,“争当市区新城建设排头兵”。

  “建设市北新城,不是简单的造城,而是要打造一个充满魅力的品质港闸。

  沈红星说,强能提质,提升港闸新城的品质内涵,其核心就是八个字——产城相融,业居相宜。即,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建城”与“兴业”紧密结合。

  在一片农田上绘就“产城融合”蓝图,港闸坚持以规划引领空间布局、推动资源整合、促进功能提升,协调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谋定而后动。 借智上海城规院、南京城规院等名家,港闸先后编制完成区产业发展规划、市北新城概念性拓展规划等综合性、专项性规划,明确了全区今后10到15年的产业发展方向。

  “1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块摆什么,什么项目在哪个园区,清清爽爽,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曹金海说。

  ——先进制造业方面,“西区东园”两大载体内,已形成以新加坡吉宝船厂为代表的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及正在打造的汽车生产和配套产业链;

  ——现代服务业方面,“一城二圈三园” 蓬勃兴起:沪通合作的创新产物和主动接轨上海的重要载体——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如火如荼;北大街、五水两大核心商圈内,欧尚、迪卡侬、赛格时代广场等品牌商业地产云集;集聚了林森、宝湾、苏宁等物流企业的火车站北物流园,已成为省级重点示范基地;核心区总部园、智慧产业园建设也正风生水起。

  实践中,区委、区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不符合规划的化工、印染企业坚决关停、并转;不符合园区定位的项目,则打破行政区划进行流转,既不影响招商积极性,又维护了园区定位的严肃性;路网建设中,水、电、气、通信等一次性实施,避免了多头管理、重复开挖、路面经常被“开膛破肚”的问题,而道路和绿化带的同步规划建设,也有效杜绝了“破墙开店”顽疾……

  高点定位,成片开发,一次成型,让港闸实现了产城一体,同步演进。

   【数字看港闸】 今年1至10月,港闸区服务业应税销售435亿元,同比增长7%;经营性服务业税收8.69亿元,同比增长23.7%,均在市区领先。

   经济转型——

   项目高端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陶氏益农中国区总部、吉宝重工等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入驻;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等知名地产争相抢滩……

  小小港闸,何以能吸引众多产业大鳄?

  “没有强有力的项目做支撑,新城建设,只能是‘海市蜃楼’”。曹金海介绍,港闸空间有限,不能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走“摊大饼式”发展的老路,必须以高品质项目为引领,促进产业快速集聚发展。为此,港闸不断创新举措:提供一站式、“保姆化”的服务,主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大项目;出台全区兴三优二考核奖励办法,创新设立50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700万元的科技扶持经费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提档升级。

  “没有港闸的全力支持,就没有吉宝(南通)的今天”,吉宝(南通)常务副总裁李刚感慨。

  2007年,新加坡吉宝集团到中国遍寻最佳投资地:从北部湾到渤海湾,从长江口到武汉城,多方比对,最终选中南通港闸,“新加坡人怕冷,南通气候合适;毗邻上海,船舶产业基础较好;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工人优秀……”彼时,位于港闸区的渔轮厂正破产闲置。

  并购渔轮厂后,吉宝集团在港闸建立了第一个独资船厂。

  不到10年,吉宝南通已衍生为吉宝南通船厂和吉宝南通重工两家独资企业,成为港闸船舶配套园的旗舰、南通“船谷”的重要角色。

  为推动吉宝(南通)发展,港闸倾注大量心血。2012年,吉宝(南通)谋求转型升级,由造船转向海工,从项目立项、审批,到建成投产,仅用一年半时间。

  “同样的项目在新加坡,仅前期论证就要一多年时间”,李刚说,港闸区超常规服务,铸就超常规的吉宝速度。

  眼下,由吉宝(南通)设计、生产的高精尖俄罗斯破冰船,正加紧建设,明年8月就将交付使用;总价超7亿元的5000吨海工浮吊“亚洲大力神3号”,今年底交付船东。“今年,吉宝(南通)重工已承接5个海工模块,订单排至2016年”。

  以业兴城,引进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港闸“深圳现象”同样令人称奇。

  自中集集团落子港闸以来,研祥集团、天安数码城、华强集团等10多家深圳的行业翘楚纷至沓来,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带动文化创意、电子信息、金融科技等产业蓬勃兴起。

  长平路,这条当年在农田上崛起的大路,即将拥有一个全新的名字——深南路。 名字的更改,留下的是深圳企业结缘港闸的印迹。港闸,这个长江入海口的普通城区,由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深圳,紧密相连。

  “落户港闸,选对了!”天安数码城内,江苏安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佳丰喜不自禁。短短一年间,公司线上交易额已逾20亿元,线上客户约1000家,年底之前力争线上交易额达到35亿元,服务客户突破2000家。

  一个个高端项目加速了产业聚集,产业的集约集群发展又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加速发展,而这正是港闸“产城一体”战略的生动写照。

   【数字看港闸】 今年1至10月,港闸区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17.1%,增幅位居市区第一;税收占比达94%,全市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

   社会转型——

   民生始终优先, 建设和谐市北新城

  “住了20多年的旧房换了两套新房,政府一个月还给1100元的养老金,日子越过越好了。”今年67岁的幸福街道原转水村拆迁户陈文清笑着说。

  港闸区从2011年起将征地安置人员保障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面接轨。像陈文清这样的万顷良田拆迁居民还享受到“双置换”政策,即用农村宅基地和住宅置换城镇住房,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障。农民的小产权房变成了资产大幅增值的商品房,60岁以上老人还能每月领到“工资”。

  在城市化进程中,港闸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协调好发展与惠民的关系,以产业促进人口集聚和城市转型、以城市满足生产需求和生活需求,实现人、产、城和谐共进。

  完善服务功能,以城市化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港闸区强力推进教育、医疗等资源加速集聚,北城小学、北城中学教育系列品牌进入市区基础教育质量第一方阵,市第六人民医院与上海肺科医院合作建立远程会诊中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集群式、多功能、亲情化”的“5+X”惠民街区建设,打造出居民交口称赞的“5分钟服务圈”。

  十米见绿、百米见水、千米见园。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建设品质新城,港闸大力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工程,以绿廊水系为依托,先后建设了唐闸公园、城市绿谷等10多个公园绿地。南有南通第二生态圈——通吕运河绿廊,北有城市绿肺——万顷良田,园林式城市生态系统逐步形成。市第25届菊花展自上月22日在唐闸公园开展以来,游人如织。逾10万市民慕名观展,一睹唐闸新公园的风采。

  业兴人旺。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完善的配套,吸引了众多市民到港闸置业安居。

  今年初,市民王剑云卖掉了位于主城区的旧居。他说,迁居港闸后,“南大街抬脚就到,大润发就在家门口,公园就在小区旁边,生活舒心多了。”金秋10月,港闸区房地产逆市飘红,黄金周成交量达382套,占据市区楼市交易半壁江山。

   【数字看港闸】 今年以来,港闸区投入民生资金4.6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较去年同期提高14%。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17.5%,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