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第一资源”激活“第一动力”
“我们正打造全国最大的模式动物生产服务基地。”8月初,位于南通海门的百奥赛图(江苏)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基地二期、三期工程火热推进,动物房、动物实验楼等已初见雏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沈月雷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员工规模将扩大到3000人,是现在的10倍。
2009年,沈月雷作为主要创始人,带领海外留学生团队回国,创立北京百奥赛图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他将发展方向锁定长三角,被海门优越的人才政策和区位优势吸引落户。几年间,企业已与安进、赛诺菲、默克等知名药企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达成紧密合作,估值升至28亿元。
截至目前,人口不足百万的海门已集聚43名院士,人才资源总量达23万,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1万。去年,新增省“双创”人才17人,总量居南通县(市、区)第一,人才综合竞争力跻身全省县(市)八强。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海门正迎来百年难遇的历史机遇。”海门市委书记陈勇说,海门把集聚人才作为抢抓机遇的优先方向,出台“创业海门523”“人才新政10条”“人才强企10条”等激励政策,创新机制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努力以人才高地打造创新高地,用“第一资源”激活“第一动力”。
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张晖对海门的求才热情感受深刻。去年,他带着有机垃圾生物处理及增值项目参加“海智杯”创业大赛获了奖,多个城市向他伸来橄榄枝。正在张晖犹豫不决时,海门落实专人为其联系京海禽业、兴旺肉制品等原料厂家,还协调两家国有企业入股,并与海门港新区洽谈项目落地选址。今年4月,项目正式签约后,又立即为张晖办好了入驻人才公寓的全部手续。“海门的一站式服务太暖心,完全可以拎包创业!”张晖感慨。
“想在企业前面,做到人才心里。”海门不但为高层次人才设立“一站式”政务服务专窗,在人才集聚的园区、重点人才企业派驻服务专员,提供项目申报、审批、咨询等“一条龙”服务,还创新推出“人才绿卡”,持卡人可享受涉外协调、住房安居、医疗保健、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一卡通”服务。“我把家搬到了海门,也把心留在了海门。”从四川引进的省“双创”人才、海门慧聚药业研发副总经理邱小龙带着妻子和女儿在海门安家,购房获得40万元补贴,女儿也通过“绿色通道”上了心仪的学校。
人才引得进,更要用得好。“我的事业在海门驶上了快车道。”澳斯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创办者罗顺说,2017年公司落户海门,当年政府就免评审给了300万元项目扶持,帮助企业在一年内开工运营。截至目前,企业已签约订单近亿元。除了资金支持,海门还高标准打造临江生物医药科创园、中南谷科创中心、謇公湖科创中心等一批专业化、品牌化、个性化创新平台,为人才放飞梦想搭建舞台。
人才密度提升创新浓度。7月10日,“招商极地邮轮1”缓缓驶离位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工业基地码头,开启试航之旅。这是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邮轮,标志着中国企业迈上了摘取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新征程。“大国重器”离不开“最强大脑”的支持。2017年,在国外工作多年的国家特聘专家徐立新来到海门,现在,由他担纲的招商工业海门基地研发中心已招引国内外高端人才100多人,其中世界知名专家5人,正攻关关键技术,助力海门打造千亿级邮轮产业基地。
数据显示,近年来海门146个创业创新项目共获得8083万元扶持,实现成果转化后,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50亿元,实现新增税收超过5亿元。目前,海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5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近3%,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海门制造正加速向智造转变。”海门市市长郭晓敏说,继现代建筑、现代家纺、先进装备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之后,豪华邮轮、机器人两大地标产业集群正在海门崛起。(陈明 徐超)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