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民政:服务民生交出满意答卷

31.12.2014  21:53

      12月24日,南通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民政工作发布了。今年,该市民政局承担了增加老年人日托助餐点、低保提标、农村敬老院建设等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全部超额完成。其中,市区新增20个老年人日托助餐点建设的目标实际完成了31个;养老护理员实际培训人数达到586名,超额完成任务30.2%;低保提标、新增养老床位和1000名优抚对象配备康复器具工作等一半以上项目均在9月底提前完成,直接惠及老年人、贫困群众等弱势群体200余万人。

      全年新增养老服务项目45个

      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地区之一,南通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将发展养老机构、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各级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扶持标准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今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养老服务项目45个,总投资11.5亿元。预计年底,全市养老床位总数将达到5.6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超过29张。其中,农村敬老院已建成床位2.25万张,确保了全市农村五保老人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托底服务。全市重点加大老年护理院和护理型床位的建设力度,目前护理型床位达到1.18万张,占养老床位总数的21.7%,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床位数占总床位数的40%以上。

      全市坚持多元发展,大力扶持社会力量投身养老事业,从土地供应、融资渠道、财政支持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为解决养老机构的资金瓶颈问题,全市首家在全省制定《关于银行业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今年已有12家银行向各类养老机构发放贷款7500万元。“十二五”以来,全市财政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累计近23亿元,带动社会养老服务投入超过100亿元。

      医疗救助标准提高到70%

      南通市对城乡低保标准连续提标,平均保障标准达到苏中最高。其中,医疗救助标准在2014年提标的基础上,从2015年1月1日起将再提标,由原来的补助60%调整为70%,封顶线由4万元调整为6万元。

      与去年相比,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由原来的1.28∶1缩小到1.26∶1。截至12月,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9.7663万人,2014年发放低保金2.92亿元,连续4年提标,农村有46万人次享受农村低保,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开拓创立5个平台保护未成年人

      为保护未成年人,全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困境未成年人保护意见,同时,将团委的12355热线升级为对公众开放的求助和报告综合平台,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设立“一个微信公众号(ntwcnrbh)、一个QQ号(942738846)、一个社会网站( www.ntwcnrbh.org )、一个热线电话(12355)、一个工作系统”的综合在线服务体系。市民如果有发现被遗弃的或者处于困境的未成年人,可以24小时拨打热线或登录相关网站反映情况,未成年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施自救。

      优抚对象抚恤标准提高40%以上

      在当天的新闻通报会上,南通市民政局局长金元介绍,南通市是优抚大市,全市有优抚对象7.9万人。在全面完成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的基础上,该市重点提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老复员军人的抚恤标准,增幅达40%以上。今年,该市投入200多万元为全市3000多名优抚对象配备了康复器具,并按计划全面完成了545名老复员军人的短期疗养和940名优抚对象的医疗巡诊工作。对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就业工作,该市重点抓好承训学校开展政企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等就业服务平台的搭建,帮助退役士兵成功实现就业创业,退役士兵参训率、就业率分别达到80%和95%以上。2014年,在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工作中,全市有7个县(市、区)获得命名,县(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实现“满堂红”。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