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维护经济社会安全运行为己任——南通市审计局2014年工作实现新突破
2014年,南通市审计局共实施审计项目98个。查处问题资金41.6亿元,促进增收节支963万元,核减工程造价2.93亿元。提出审计建议106条,被采纳81条,促进建章立制50项。移送案件线索52件,12人已被查处。上报的综合报告、审计专报得到市领导批示35篇次,发布审计公告61篇次。去年,该局首次被国家人社部、审计署联合表彰为“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参加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荣获审计署嘉奖,局领导班子在全市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好班子”。
尽责担当,当好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者”。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在全省率先对政府性债务实施常态化审计监督,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税收征管审计,促进契税增收入库2167万元。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审计促进市政府出台《南通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出台《南通市企事业单位占用行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年出具竣工决算报告53份,工程核定单556份,总审计金额50.92亿元,核减2.93亿元,核减率5.75%。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南通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
为民审计,当好群众权益的“守护者”。学前教育投入与发展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助推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文件的相继出台。市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覆盖六个县(区)50个乡镇141个村的132个项目,查出违纪违规及管理不规范金额3394万元,移交案件线索3件,4人被立案处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社会捐助资金审计,查出的问题引起人大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促进1514.08万元资金补充安排到位,促进中央及省补资金1870.22万元下拨,对保障性安居工程从制度上进行了规范。市区污水处理厂运营绩效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问题引起了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敦促一系列整改措施的出台。村级集体资产及财务收支情况审计调查,共抽查了26个村,涉及资产总额14亿元,向相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4条。
开拓创新,当好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护航者”。全年实施“三责联审”项目11个。在全国率先出台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在全省率先对海安县实施审计,促进海安推出20多项整改措施。制定《案件线索移送管理办法》,与市检察院联合制发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使移送工作更加规范、合理。在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和移送案件线索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共向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52件,有12人被立案查处。(祝晓敏、李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