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寸土寸金,“创森”如何大地植绿—— 共铸平原林业的“国字金牌”

13.11.2017  14:10

  国家森林城市,简政放权背景下国务院批准保留的政府内审事项,城市绿化中规格最高、分量最重、含金量最足的金字招牌。当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美丽中国”确定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目标,正在江海8001平方公里土地蓬勃开展的“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创森行动,倍添鲜亮底色。
  截至11月10日,经省林业局核实,今年全市新增成片造林11.1万亩,核实率达99.5%,保存率98.5%,为达到“森林覆盖率35%”这一关键性指标、赢取江海平原“国字金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市委、市政府3月吹响创森集结号,“三化”示范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创森指标全面跟进、中心城区高速一环和宁启铁路(一期)这两条大型生态廊道如期建成、启东市圆陀角省级湿地公园获批复实施、狼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创建工作积极推进……一个初具江风海韵的国家森林城市,雏形已现。
   森林进城巧“安家”   绿色增长有深意
  728万人口的南通沃野平畴,人均9分地,耕地复种指数高达238%,种养业比较效益高,基本农田保护比例高。加上河网密布、缺山少湖、自然资源稀缺、以人工森林为主,对照“创森”标准,到2018年,南通市森林覆盖率需达到35.26%,其中7个县(市)区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5%以上,这意味着全市今明两年要新增造林面积24.9万亩。
  森林进城“住”哪儿?平原林业创森的出路在哪里?面对南通市委、市政府作出“确保2018年底各项指标基本达标,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验收”的庄严承诺,即便是应邀来通参加《南通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评审的专家们,也颇多忐忑。
  南通,必须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北大门”,集聚“地、水、绿、文、美、产、居”等多种要素功能,
  创新沿路、沿河、工业园、农业园、农民家园“两沿三园”绿化思路,打造“一核、两带、三网、七廊、多组团”,市区见缝插绿,市郊成片造绿,沿河沿路同步建绿,形成具有江海特色、城乡一体、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市农委主任朱进华等多方调研后表示。
  依托沿海高速苏通大桥到宁通高速九华枢纽沿线,一道环绕主城区东部和北部的生态景观廊道已经成型,沿路绿化宽度达到100米。在G40高速公路港闸陈桥枢纽下,南通市树广玉兰秀美挺拔,郁郁葱葱,紫薇、榉树错落有致。市农委林业处处长吴希从介绍,这块300多亩的修路流转空地,恰好给了创森植树空间。按照珍贵化、彩色化要求,港闸区政府统一采购树种,专业养护,农民拿到土地租金,树下种植农作物,实现效益化。
  点线面结合,山、水、路、林配套,实现区域森林生态的互联互通,处处彰显了南通创森之精细巧妙:以五山及沿江生态修复为“绿核”,打造沿江生态走廊,森林在主城区“安家”。南通植物园、五山森林公园军山片区全面开工,“大众乐园”、“城市绿肺”与“沿江休闲绿廊”联袂而来,新增绿地43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9%提升到81%。朱进华说,精明增长的一切,都与崇明国际生态岛建设遥相呼应,旨在构建上海的生态“北大门”、扬子江城市群的“绿色门户”。
   重速度更重指数   创森围着民生建
  从创森申请获得国家批复,到创森总规编制完成并通过国家评审,仅用时10个月;从创森领导小组成立,到各项创森重大工程建设迅速落地生根,从绿色生态廊道工程设计导则的制定实施,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三化”示范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多个建设规范的相继出台,彰显南通速度和平原特色。
  不仅重速度,更重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创森,围绕民生。更多的绿色获得感,源于群众诉求和政府的互动,而非简单的面积增加。国庆期间,通州区洲际绿博园精心组织了菊花、兰花两大主题展览,室内文心兰、卡特兰等40多种近3万株兰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短短7天游客6万人,全年游客人数预计80万。东昇小游园建设,充分听取民声,根除了小饭店绕村排污的积弊,西侧是运动休憩区,东侧以停车服务功能为主,居民都愿意茶余饭后来这里走走。小游园遍布城区,城山路、濠北路、百花路等一批游园绿地建成开放。新一轮《南通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通过南通报业传媒集团等主流媒体广纳民意,编制将游园建设速度由每年10个提升到每年20个。市规划局提供数据,创森以来市区公园绿地总面积大幅增加,目前市区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18.47平米,约等于多出132个“文峰公园”。
  围绕民生,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花园城市三城同创,才能生态、节约、可持续。“相比濠河,通吕运河以及海港引河绿廊的格局更大,景色、视野开阔得多。”家住引河沿岸紫东南苑小区的夏玉敏说,晚饭后来引河绿廊走走已成了她的习惯。
  快速路网交通惠民,市区“503020”工程绿色惠民: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两侧绿化带宽度依次不低于50米、30米、20米,有路就有树,有树就有林,沿路绿化、街头游园、区级公园、市级公园……处处有绿。市区300米半径,居民已经开窗见绿,出门有景,城市绿地面积总量超过3000公顷。林在城中,城在水中,林水相依,南通百姓从此“诗意地栖居”。
   力量在“富民”   鼓起百姓钱袋子
  耕地种粮,“两沿三园”种树,哪个效益高?凭着一手绝妙的蟠扎手艺,如皋工业园区顾庄村村民王晓军3年前6000元购入一棵黄杨,栽种后提升价值至今年的90万元。在他家的黄杨盆景园,100多棵黄杨盆景,棵棵都是人见人爱的精品。
  创森,力量在富民。如皋花农将传统花木盆景产业与现代网络技术嫁接,借助花木大世界网、淘宝网等网销平台,产品俏销全球。旅游与花木的联姻也已结出累累硕果,去年盛装开业的中国如皋国际园艺城设有花木交易、园艺资材、商务配套三大主题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如皋盆景被国家工商总局确认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形成年产3.5亿株绿化苗木、100万盆盆景、400万盆盆花的生产能力,花木种植面积达28万亩,今年销售近200亿元。
  启东市民间资本“造绿”力度不断加大。吕四港镇龙腾鹏达机电公司除了在自己厂区种植大量高档苗木外,今年又租地300多亩,种植大规格罗汉松和红豆杉。合作油用牡丹企业去年租地近800亩种植油用牡丹,今年又发展700多亩。苗木种植大户郭中良在全市租地造林种植以鸡爪槭为主的高品质苗木,已在5个镇建有优质苗木基地,带动发展启东市种植鸡爪槭合计4000多亩。
  城乡群众不仅是受益者,更是主力军。海门“林下经济”年收入近亿元,已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三大模式。在四甲镇新街村,村民吴国平在其租地造林的速生林下种植宣草、鸢尾、兰花等花草,1亩林地一般能够收获花草1000多株,可增加30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目前,海门市的林下种植已经形成林农、林菜、林药、林花、林苗等多种模式,每亩可增加年收入1500元至7000元不等。位于临江新区的江苏奥林生态园,榉树、红枫林里,草鸡自由地散步、觅食。该园种林300亩,放养4000只草鸡,既利用了土地,又节省了养鸡的成本,促使鸡肥被林木利用,形成生态循环。果树下养鸡、养鸭、养羊等多种模式,蓬勃开展,持续鼓起林农“钱袋子”。
  南通创森,风正一帆悬,全面融入“三城同创”以及“263”专项行动、市级河长制落实、农业“三个全覆盖”建设、特色小镇创建之中,又自成机杼。始终致力传播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勇探人口稠密平原创森之路,这就是南通林业人永远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