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城市造林尝试引入社会资本"以绿养绿"
新华网南京3月4日电(记者朱旭东)城市造林往往面临高投入低回报的问题,逐年增长的投资规模,也使得财政融资压力不断加大。江苏省南通市尝试引入社会资本,以土地为纽带,将政府绿化工程和企业苗木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将林地“托管”给企业,既满足城市生态景观需要,又兼顾政企经济效益。
记者近日在南通市港闸区东港污水厂三期一处占地约两万平方米的地块内看到,这里种植着大量栾树、香樟、法国梧桐、桂花等各色苗木。“这片空地原本打算做占领性绿化,按每平方米100元投入,至少要花200多万元,全部由政府埋单。”南通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处长施桂林介绍,去年南通市区园林绿化投资估算50多亿元,今年的园林绿化投资占比更达政府城建计划的三成以上,逐年增长的投资规模,使得财政融资压力不断加大。
去年起,由南通市财政牵头,尝试在“通宁大道”收费站附近,沿道路50米开外的绿化地块,由区级绿化国有公司负责,财政不出一分钱,节省资金近亿元;东港污水厂三期的占领性绿化也是采用该模式,由南通市绿化造园总公司实施,即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免费提供土地,企业负责管养,在兼顾城市景观和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政府节约了财政资金,企业从中获利,一举多得。
“市政工程中,经常因开设道口等工程需要,移栽苗木,需要租用土地进行安置。”南通市绿化造林总公司副总经理缪红军介绍,采用该模式不仅省去了每亩一两千元的地租,人工等看护成本也大为降低。
南通市近年还准备在城市外围的城北大道两侧景观带进行进一步试点。项目由市城乡建设局与绿化造园总公司负责,规模约74公顷,投资估算7500万元,合作期初定6年。“企业利用土地,3米一棵栽植树苗,形成方型林阵,随着苗木生长,间距变小,抽取部分树苗,形成6米间隔林阵,抽去的部分作为企业收益,剩下的部分可以满足政府绿化造林需要。”施桂林介绍,经他们初步调研、估算,6年期企业每亩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政府也可节约每亩每年2万元左右的投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