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启东制造业转型“智造” 产业提档升级
江苏林洋三相智能电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车间一角。郁卫兵摄
中国江苏网1月11日讯 8日,在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公司,一艘5000千瓦绞刀功率自航绞吸挖泥船正在加速建造,该船配备了国际上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多项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振华重工是启东市通过“腾笼换凤”而引进的一家央企。近几年来,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已经“腾”走20多家低档船企,“换”来了8家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大型能源装备、港口机械以及海工装备企业,这里已成为“国家海工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2015年,启东推动企业智能改造、技术创新,实施技改项目392个,完成技改投入200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上年分别提高8.6个、12.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5%。
科技创新
托举“智能制造”
1月6日,南通太平洋海工加工车间,工人正在对钢材进行切割,车间内随处可见不规则形状的钢片。“每一片钢片都有各自的‘身份证’,编码、大小、形状全部记录在信息系统中。”信息管理部部长戴少颖介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让企业的成本管控变得更为精准。
以智能设计为驱动,将管理前置,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到船舶交付,改善其间的各个环节。去年以来,太平洋海工与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公司强强联手,打造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船舶制造行业先人一步,实现了设计生产全过程智能化管理。公司项目承接能力大幅度增强,手持订单量由2013年的15亿元,增长至去年的30亿元。
从“制造”到“智造”已经是启东制造业转型的一种潮流。昂彼特堡散热器有限公司重新定义家居产品,研发“APP智能暖吧”,大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空间;韩华新能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组件全自动生产线,全部工序由电脑程序自动控制,实行智能化流水作业,用工量减少61%,产能增长25%;乾朔电子用3年时间打造“无人车间”,逐步用“装备红利”代替“人口红利”。
企业技术更新步伐的加快,得益于启东市委、市政府搭建好与高校、科研院所举行产学研合作的平台,该市已连续举办了13届科技节,每年都有一批重大产学研项目实现成功对接。仅2015年,就有上百个产学研项目落户启东,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携手电动汽车用高能比长寿命强续航锂电池及管理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江苏林洋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进行全色域多通道智能调光调色LED照明系统的研发,捷捷微电子发力宽禁带电力电子产业,与中科院共建宽禁带电力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去年底,启东经济开发区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创新基地”,这是该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后又一“国字号”殊荣。
“通过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启东计划’,做优做强海工及重装备、电力及能源装备、精密机械及电子产业集群,做特做大新材料、新医药、通用航空产业集群,推动启东制造业从‘制造’转型‘智造’,加速产业提档升级,重塑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启东市委书记徐锋的发展思路。
“互联网+”
抢占发展新优势
新年伊始,启东经济开发区互联网产业园一期规划、建筑方案及扩初设计正式对外招标,一期占地面积约120亩,将建设创投服务中心等。而该区兴建的国动产业园,去年已有18家互联网企业入驻。
位于启东滨海工业园的启东“淘金创谷”(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也已开始运营。启东“淘金创谷”是由启东滨海工业园管委会和淘金集团双方共同打造的当地化区域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目前启东正在全力实施创新平台提升工程,通过筹建启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国动产业园二期、科创大楼、互联网产业园和博士创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仅去年就创建南通市级众创空间两家。
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启东产业发展充满朝阳气息。南通通利智能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家居新产品,使得任何一台电视机都可以上网、游戏,人们可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门禁管理、智能照明、远程控制等。林洋电子定增28亿加码能源互联网建设,促进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以及新能源、需求侧管理等能源互联网相关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为公司未来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业务拓展提供充足的技术储备,实现公司在能源互联网产业的战略布局。
2015年,林洋电子入选省两化融合重点诊断的企业、太平洋海工被评为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工程,均为南通地区唯一入选企业,并同时入选2015年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去年该市有14家企业新增为省级以上各类技术平台。
人才先行
打造创新创业“智库”
1月7日,在江苏迪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试实验中心,几位博士正忙着对刚从秸秆中提炼出的新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公司负责人桑涛向记者介绍,通过发酵、提纯、浓缩,秸秆中能提炼出酒精、木糖醇、粘合新材料,残渣还能提炼出木质素,他们已完成中试,今年准备在启东量化生产。
国家“千人计划”学者桑涛教授来启东发展,源于该市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了创业的空间和相关的扶持政策。早在2008年,桑涛就提出把芒草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的想法。2012年,桑涛放弃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终身正教授职务和优厚的待遇,回国创建中科院北方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2014年3月,为了能让自己的科研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他带着团队、技术和项目来到启东滨海工业园,创办了迪因生物。启东市为他免费提供了1000多平方米的独栋实验楼和200万元的创业基金。
启东在2013年就制订出台了《关于实施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围绕“顶尖人才、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企业紧缺人才”等,计划引进10名左右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顶尖人才、20个左右创业创新人才团队、30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3000名左右企业紧缺人才。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基金、生活津贴和住房补贴。
截至目前,启东已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1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长江学者”等顶尖人才19人。此外,启东还把引进人才的眼光转移向国外,近两年引进在启工作的外籍专家近400名。
记者黄 海
编辑: 廉昕朦